大眼小金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内阁的那些大臣非常发愁,因为这几年抓了太多人了,很多位置都空了,现在张昊又开始抓人,但是要抓多少,他们心里还没有数量,所以想要打听一下,

但是他们请张昊,张昊肯定是不会过去的,只有徐阶请,张昊才会过去,毕竟徐阶可是张昊的老丈人,而且张昊对徐阶一家都是非常不错的,很快他们就心动了,徐阶也是派人去张昊府上请他。

“去我老丈人家里吃饭,吃什么饭,前几天不是去过了吗?”张昊听到了徐诗韵说的话,也是吃惊的问道。

“我也不知道,我爹派人过来,说要请你去家里吃午饭,估计是有什么着急的事情,要不然也不会现在过来通知你!”徐诗韵无奈的说道。

“哦,行,我等会就过去,现在还早!”张昊一听,也是答应了,老丈人请吃饭,你敢不去?

再说了,还是在家里吃饭,也不是在外面,张昊也只能答应了下来,心里则是想着,这次朝堂这边有什么事情?没什么大事情啊!大事情自己不可能不知道?不就是那些藩王要回京吗?让他们中秋节回京,但是现在也早啊,还有二十多天呢,没那么快啊,

接待的事情,也不需要他们操心,毕竟,那些藩王在京城基本上都是有府邸的,他们有住的地方,迎接方面,估计到时候不是裕王过去就是景王过去,不需要他们去的。

“难道是抓人,这次我可没有抓那么多啊!”张昊坐在那里,摸着自己的脑袋说道。

“抓那些官员啊,我可是听说了,这次锦衣卫大发慈悲,放了不少人!”徐诗韵笑着说了起来。

“嗯,一些不严重的,就放了,让他们罚款,没办法!”张昊坐在那里点了点头,心里则是想着,这件事老丈人也担心不成?难道有老丈人的门生,自己可是提醒过老丈人的,如果门生出了贪腐的事情,绝对不救,他们自己找死,完全没有必要去救!

“去了就知道了,别想那么多!”徐诗韵提醒着张昊说道。

“嗯,知道,等会就过去,现在去太早了,估计岳父去内阁那边了吧,没怎么快回来!”张昊点了点头,

接着就是坐在那里看着东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些锦衣卫的情报,张昊还是需要看的,要做到心里有数,

这段时间张昊都是盯着南方的的资料看着,南方那边抗倭,一直打,一直就没有彻底消灭过,这次自己也是想要过去,狠狠的收拾那些倭寇一次,让他们不敢出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杀到他们的老巢去!

等了差不多两刻钟,张昊才从自己府邸出发,前往徐阶家里,到了徐阶家里,徐阶府上的管家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姑爷来了,快,里面请,老爷一直在等着你呢!”管家笑着对着张昊说道。

“嗯,有劳了!”张昊笑着点了点头。

“一起等的,还有内阁的几个大臣,他们也过来,老爷让我通知你一声!”管家对着张昊说道。

“哦,好!”张昊一听,愣了一下,不过还是笑着点了点头,很快张昊就到了徐阶府上的客厅,一看那些内阁大臣都在,也是笑着过去拱手。

而他们都站了起来,对着张昊拱手。

“指挥使大人,今天我们可是一起请你吃饭啊,借你岳父家里的宝地!”严嵩笑着对着张昊说道。

“不敢不敢,还是我不懂事,有机会的话,一定请你们!”张昊马上拱手说道。

“来,坐!”徐阶高兴的说道,张昊也是旁边坐下来,徐阶马上给张昊倒茶。

“各位阁老,估计是有事情吧?要不然现在这么忙,还有空请我吃饭?”张昊坐在那里,笑着看着他们问了起来。

“没事也能够请陆安侯吃饭啊,都是同僚,还是需要加深一些感情的!”张经也是笑着看着张昊说道,现在他在朝堂这边,基本上是没有势力的,让他进入内阁,就是为了提醒严嵩的,另外张经本身也是一个有威望的人!

“那下次还是我请你们吧,你们几个请我,真是折煞我!”张昊笑着摆手说道。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明末开山刀

明末开山刀

桑甄
崇祯元年,四月,天气微冷,偶尔有寒风刮起。王则之打了个哆嗦,环顾四周,入目都是稀稀拉拉光秃秃的树木和苍凉的黄土。
历史 连载 56万字
不可方思

不可方思

素光同
独家发表谢绝任何转载沈尧其人,锱铢必较,睚眦必报,趋炎附势,贪财好色,不仅枉为丹医派弟子,更枉为武林中人。三教九流、仗剑江湖的武侠故事cp:深藏不露心机攻x邪门歪道地痞受
历史 连载 8万字
我去打鬼子

我去打鬼子

新好小雯
初中生王炸穿越到了抗战年代,打起鬼子来真是爽。爽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本书诙谐抗日,不喜请绕道。喜欢的请上车,老司机开车稳稳的。已有完本书《我爱杀鬼子》,质量更新都有保障哦!
历史 连载 16万字
三国最强乌龟王

三国最强乌龟王

诸葛京
先守后攻,后发制人,看三国自强乌龟王如何干翻三国群雄!
历史 连载 1万字
逆世医妃

逆世医妃

秋灯琐忆
【红袖读书——首届“全球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历史 连载 19万字
绍兴师爷汪七驳

绍兴师爷汪七驳

远者无敌
师爷,又称幕客、幕宾,是地方官府主要官员私人聘请的佐治人物。他们从主官那里拿薪水,只对主官个人负责。 按照佐治内容的不同,师爷又分为主管判案的 “刑名师爷”、催收钱粮的 “钱谷师爷”、书写信札文稿的 “书启师爷”。师爷是明朝中晚期以后,直到清朝,以至民国,三百年来流行的职业。 其中,绍兴籍的师爷名气大、人数多,鼎盛时期甚至有 “无绍不成衙”之说。在历史上,绍兴一直是文化之邦,人文荟萃,读书人多但
历史 连载 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