眀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往里,便是大殿。

因为南峰面积小,再加昭玄寺的僧官僧人众多,寮房就占了大半个峰顶,所以昭玄寺并没有像太平观一样,起那么多的大殿。

主殿只有两座,里面一片狼籍:供台东倒西歪,满地都是香灰、纸张、散香,明显是僧民做乱的时候,把装供品的铅盘、上香的铜炉都抢走了。

不过佛像都还立的好好的。

第一座大殿依然供的是佛祖,是一尊坐像,高约有半丈,左右两边各立着两尊真人大小的侍像,穿的是右衽汉服,但看面目却像印度人。

另外一座殿里的神像就多了,真人大小的神像十八尊,李松说这些全是菩萨,但具体是什么菩萨,他也叫不上名字来。

李承志比他稍好一些,知道其中必定有观世音,但是哪一樽,他也不知道,反正绝不可能是女的。

不论大小,每樽神像都是金光闪闪,也不知用了多少金粉……

“都是民脂民膏呀!”李承志感慨道。

李松由衷的点了点头:“沙门不事生产,还强取豪夺,逼迫压榨,扰的我泾州民不聊生,如今更是逼的民乱四起……也不知这朝廷怎么想的?”

李松说的是当今皇帝的叔祖,时任尚书令的任城王元澄上书建言皇帝,出手治理沙门的那件事。

元澄不但没落好,反倒被皇帝责令,在佛像前跪了一夜,并扇了九十九个嘴巴子。

当时李承志只以为皇帝信佛信傻了,在自掘根基。

但时间一长,了解的多了一些,渐渐知道“世族门阀”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之后,他才慢慢懂了:出于稳固统治的需求,皇帝只能这么干。

说白了就一句话:北魏皇帝一直视汉家士族门阀为心腹大患,但又不能不用,更不敢动,唯一的办法:只能防。

如果和尚不兼并土地,那兼并土地的绝对是士族门阀,地方豪强。

如果和尚不利用宗教收拢、约束百姓,那干这件事情的依旧会是门阀,就如明末那般,隐户比明户还多……

土地到了和尚手里,种出的粮食换了钱财,至多也就是多修几座寺庙,多建一些佛塔、佛像。

但到了门阀手里,说不得便是高筑墙,广积粮,或是换成枪弓甲胄……

人拢到和尚手里,至多也就是被这些僧官剥削压榨,起码有信仰做支撑,不到万不得已,基本不会反。

换成门阀,就成了佃户、隐户,更甚至是兵源……

只要皇帝没有蠢成猪,当然是宁愿由和尚盘剥,也不能让门阀得手。

再加上层僧官系统全掌握在朝廷手里,僧户即便生乱,顶多也就是一州一地,比如泾州这种,只要等天热雪化,铁骑一出动,分分钟给你灭了。

真到天下乱相频起,民不聊生的时候,像太武帝那样,再灭一次佛不就行了?

北魏武力本就强盛,再加门阀豪强肯定会鼎立支持,这事真心不难办。

这样一来,叛乱平了,天下的民怨也消散了,土地、人口也收回来了,更充盈了国库……

所以李承志怀疑,北魏皇室,一直在把佛教当猪养……

不过就算明白了也没用,人家这是阳谋,不怕让人知道……

他自嘲般的笑了笑,又打量起那像佛像来。

这再一看,他又看出不对来。

都已经动手抢了,就无所谓什么信仰不信仰,敬畏不敬畏了。

但这大殿都被抢的跟垃圾场一样了,这些渡金的佛像竟然完好无损?

李承志奇怪的问道:“怎么没人刮佛像上的金粉?”

这大小二十多樽佛,怎么也能刮个几两下来吧?

“不好刮!”李松摇了摇头,“都是烧化的金汁,用铁尺抹上去的,早与里面的铜长在了一起……”

李承志惊声问道:“你说什么,里面是铜?”

“自然是铜。”李松回道,“不过是空心的,每樽也就几百斤重……不然根本立不起来!”

李承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太平观的为什么是泥塑的?”

“郎君,太平观是朝廷修的……”李松无奈的解释道。

意思朝廷哪里有那么多的铜,即便有,也不可能奢侈到拿来铸神像。

李承志看着这些金光灿灿的神像,眼睛直放光。

我的个老天爷……

即便一樽只有五百斤,这二十一座,也有上万斤铜了。

这些都是钱啊……

刚穿越来的时候,李承志无比的惊诧:堂堂的大魏朝,竟然还处在以物易物的阶段,包括国家的税收,官员的俸禄,全都是用绢帛或是粟米当货币收取、发放。

问过李松才知道,因为朝廷没铜,没办法铸币。

那铜呢?

前几个朝代开发的几座铜矿,要么已被开采枯竭,要么就是被南朝占着。

而民间流通过的那些铜钱及铜器,早被官员、贵族,门阀、豪强化成铜锭,藏在地窖里了。

如果不太好理解,就想想后世的黄金:越少就越贵,越贵越惜售……

朝廷倒是发行过几次铜币,但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原因有些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造假币的太多,良币一出,便被劣币驱逐了。

大魏朝廷还算讲些良心,铸的铜币是铜六铅四,到了造假币的手里,就成铜三铅七了……

也是因为元魏皇室的中央集权不足,不敢像汉武帝那样,对造售假币的这些豪强门阀下狠手,所以这智商税就没收上来……

由此导致大魏朝廷和门阀铸造的钱币,百姓根本不认,要么只用汉五铢,要么就以物易物。

西汉就不说了,只说东汉,还是刘秀的时候铸过一次币,那都是四百多年前了,之后有三百年都处在战乱时期,流失的流失,熔炼打造兵器的打造兵器,五铢钱能流传下来多少?

所以到了北魏,铜和钱就愈发贵了。

以北魏京都洛阳为例,一斤铜足能换一百五十文五铢钱,或一匹绢,或两石粟。

而胡保宗这个七品校尉,年俸才是十二匹绢,等于一千八百钱,或十二斤铜。

这可是年俸……

可见大魏的铜有多值钱。

李承志默默的算了算,一万斤铜能买多少粮……算着算着,他就呲着牙笑了起来。

足足两万石,折二百四十万斤……

见李承志盯着那些佛像眼睛直放光,口水都要流下来的样子,李松悚然一惊。

他也算有些了解李承志了的性情了,只要见了好东西起了贪念的时候,绝对就是这样一副表情。

“郎君,这昭玄寺可是官府啊……”

意思是官府的钱你都敢惦记?

要能偷,哪还能轮到咱们?

李承志没说话,只是转了转眼珠。

还真不是他贪财。

李家再不济也是世家门阀,数代积累,够他造好几辈子了。

再说,以他脑子里的这些知识,再以李家的财势和门路,想发大财,并不比吃饭喝水难多少。

李承志考虑的是眼下。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三国新马超

三国新马超

隐于深秋
历史上他不是一个忠臣孝子,现在嘛,他是孝子,但绝非忠臣。历史上说他英勇无敌,现在嘛,比起杀人放火,他更喜欢阴谋诡计。 历史上说他野心勃勃、兼资文武,现在嘛,他可耻的承认了这两点。历史上说他不是一员猛将,而是一名骁雄。 现在嘛,他的确麾下十万西凉铁骑、睥睨天下。不过,他这样做的原因...‘丫的,跟吕布、曹操、孙策、周瑜等大佬儿抢老婆,手段不强硬点不行哇! ’
历史 全本 186万字
我的三国全面战争

我的三国全面战争

我是步阁
争抢绿灯最后一秒,在马路中间写大字,将被取消的订单送到三国乱世,倒霉主角成了袁氏三公子,为了活命,为了回家,奋斗吧少年!
历史 连载 113万字
三国之诸葛书童

三国之诸葛书童

唐小虾
大家还记得诸葛亮身边那刁难刘备的小书童么?痛惜关公走麦城,夷陵被火烧的主人公穿越到三国成为了那个还只有十几岁的小书童,费劲心思的他真的能扭转这一切么?请大家支持三国之诸葛书童 求推荐求收藏哈,写的好不好全靠你们了
历史 连载 24万字
落难公主复仇记

落难公主复仇记

小松宏马
她本是金凤国皇上的小女儿,阴差阳错流落民间,成为一普通农人家的女儿。 她本和刘枫青梅竹马,两情相悦。 却无奈被万青死死纠缠,不肯轻易放她自由,让她很是憋屈。 为了躲避万青的纠缠,她吃尽苦头,终究还是没能够摆脱老天的捉弄。 万青派来的杀手,将她心爱的人给杀死,她恨,逝要为自己心爱的人报仇雪恨。 当她被万青抓回强娶之时,皇后娘娘及时阻止,并告知她真实身份,万金宝父子将皇后娘娘强行撵出府。 皇上亲自带
历史 连载 382万字
烈焰天下

烈焰天下

九天炎少
九天大陆,山河纵横交错,将大地分为九州,形成九大王朝,各大王朝统辖主城十数座,人口数千万。 各州虽有天堑相隔,但往来已久,百余年前逐渐形成统一历法,名为天历。 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九大王朝各怀野心,皆欲一统九州,然天堑艰险,难以蹴就,但扩张之野心从未消失,九州大地,群雄逐鹿,狼烟四起,战事所及,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曾有古人云: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历史 连载 7万字
药师倾城,为你成为战神

药师倾城,为你成为战神

凤翎燃天
因缘际会,穿越重生。因为一场救命之恩,上官灵云与项勇相识,结成缘分,逃离险恶家宅,走上修行之路,互相扶持,日久生情。 上官灵云终成药师,项勇终成战神。药师与战神共谱恩爱佳话。
历史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