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锗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骨头等卡在喉咙里,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才可能把符写出贴在那里等候治疗,“神力”只能在画符动作中施放出来,动作一经完成,治疗也便结束。
这四个符的具体画法是:用半碗净水,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屈于掌心,托起水碗。右手大拇指压无名指和小指屈于掌心,只伸直中指和食指,向东面吸一口气,再吹入碗中,然后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在碗中水面写符。一边写一边念咒语:此碗水化如东洋大海,喉咙化如万丈深潭,九龙入洞。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写完后将半碗水一口气喝下。骨鲠等吞下之后,还要用化骨符(图2-9)消化骨头,用消稻麦芒及稻麦鲠符消化稻麦芒鲠。化骨符的画法是:左手屈无名指和小指,托水碗,右手拿筷子向碗中水面虚画此符,然后面对太阳喝下,据说骨头便会消化。
消稻麦芒及稻麦鲠符的画法是:右手在地上写“车车车”,用左脚踩住,再写“犇”,用右脚踩住。左手屈中指和无名指托水碗,右手向水面写符,边写边念咒语“雷击水”。写完后一口气把水喝下…。
三是用铜剑、师刀、令牌凭空虚写虚画。例如,瑶族相传铜剑为驱鬼邪、除妖魔之宝,所以瑶族在举行某些巫术仪式时,要用铜剑画符水、敕令,以降妖邪。侗族道师在敬祭鬼神时,要以令牌、师刀指水画符,以示镇妖除怪,逐鬼逐魔。
四、画符的时间禁忌
端午节是画符、造符水的吉日,画符造符多在这一天举行。画端午驱鬼符更是如此。
每年有四天不可乱画符,如若在这四天画符;不但不灵验,而且还有害。这四天是农历的三月初九、六月初二、九月初六、十二月初二。
画符最好选择子时或亥时。据说此时是阳消阴长、阴阳交接之时,灵气最重,其次午、卯、酉时亦可“。
符咒施用的一般原则第二节
施用符咒的一般原则
符咒的种类成千上万,施用的方法举不胜举。例如,施用咒语的方法,有默念、轻声念、大声念;有书而或埋或焚,等等。施用符篆的方法就更多了,有佩戴在身,贴于患处;有贴于或放于着怪处;有火化为灰,将灰溶于水中,以符水洗头面,洗全身,或以符水擦拭、喷洒全身;有食符法,食符法又有将表(纸符)直接吃下去的“吞服”,将符焚烧后的纸灰溶于水中而喝下去的“喝符”。“喝符”还有热喝、冷喝等方式。此外,还有埋于地下,投于水中的,等等。尽管施用符咒的方法千差万别,但在施用中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则必须遵循。
一、与“气”配合
画符需要存思运气,施用符咒同样需要用气配合。胡孚琛先生在《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一书中指出:“道士用咒语禁邪往往要和存思、行气等法术配合进行,即是说在念咒时要使自己进入气功功能态,葛洪用以禁虎的三五禁法便是一例。他说:‘三五禁法,当须口传,笔不能委曲矣。一法,直思吾身为朱鸟,令长三丈,而立于虎头上,因即闭气,虎即去。若暮宿山中者,密取头上钗,闭气以刺白虎上”,则亦无所畏。又法,以左手持刀闭气,画地作方,祝曰:恒山之阴,太山之阳,盗贼不起,虎狼不行,城郭不完,闭以金关。因以刀横旬日中白虎上,亦无所畏也。’(《登涉》)”白玉蟾在《玄珠歌注》中也谈到,以符咒等法术作法求雨时,以元神运聚自身内五脏之气,即为五雷。按五行相生相克之原则,运自己气海之气,令金水相生,想水遍满天地,便能降雨;运自己内气令金木相克,便能打雷;大怒叱咤双目,击打自己心火,便能打闪电:想自身阳气遍天地,化为大火,烧开气字,便能达到祈晴的目的。为使符咒的施用灵验,即使是最简单的符咒的施用也应当与气配合。像民间秘密宗教皈一道的修持法则中的“念佛方便法门”就如是:如有极忙的人,或是有病的人……便在早晨或夜间,把手洗干净,向了西方,或拜一拜,或作一个揖,把两手合拢来,诚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不要记遍数,并不限遍数,只要不快不慢地尽一口气念下去,气长一口气十几声也好,气短一口气几声也好,连念十口气……照这个法子做起来,也一样可以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因为也是阿弥陀佛四十八个大愿心里的一个
愿。
二、与动作配合
符咒术的施行,不像宗教中的求神、求佛,只是顶礼膜拜,或以香火供祭就可,而要凭借一定的手段去积极地影响外界。正因如此,在施用符咒时,往往要采取一定的动作来配合符咒使之作用到被施用了符咒的对象上,这就是所谓的“咒动”。咒动包括禹步、掐诀、吐唾液、摇头晃脑等。
禹步是道士作法时的一种特殊步伐,传说大禹治水时“届南海之滨,见马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按胡先生在书中的解释,此句中的“白虎”为道教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类代号,下文中的“白虎”之义同,指方位而言,非真以钗和刀刺虎也。兹以还,术无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末世以来,好道者众,求者蜂起,推最初的禹步并不复杂,如葛洪《抱朴子内篇》记载的禹步步法为:
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左,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一丈二尺,后有九迹。或者是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毕矣。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
到了后来,禹步的形式越来越复杂,不仅步伐有种种讲究,而且要不停地念动咒语,存想各种神祗随步而来,或存想自己足踏星斗,面谒神灵,求神禳灾祛祸,保佑平安。《抱朴子内篇》所提到的“三步九迹”的禹步法。是进一步复杂化了的禹步形式。走禹步本身似乎就是在画符施符。
掐诀是施用符咒时应加以配合的一种手势。其作用是可通真制邪。《太清玉册》说:“捏(也即掐——引者)诀者,所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各不一。罡诀有七百余目,今所用者不多。四维,八方,自四指根逐节数共十二,按十二辰分出:八卦、七星、九宫、三台,各主其所行之事。”这就是说,不同的掐诀手势,在不同的符咒术中具有不同的功用。如召神要用紫微印这种手势。其法为以小指从第四指背过,用中指勾住,大指掐第四指第三节,中指掐掌心横纹,二、四指伸直。它象征着握有紫微大印,据说此印可以“指挥一切鬼神及召三十六将”来降伏恶鬼。又如拘邪指:左手指平伸,然后先拢第四指、小指从四指背入中指,勾掐掌心,大指压中指,曲转大指头压定二指。其作用是拘妖邪至坛前或立狱焚邪,多用于驱邪压煞。
与念咒相配合的动作中有一种被称之为“按山源”的非掐诀手势值得一提。这是一种念某些咒语时须配合做的动作之一。方法是以手指压按鼻端下、两鼻孔之间处。古人认为此动作有驱邪镇鬼的作用。《云笈七签》卷四六《秘要诀法?遏邪大祝第九》就谈到:“……又叩齿三通,乃开目。徐去左手按山源则鬼井闭门……鼻下山源,是我一身之灵津,真邪之通府。背真者所以生邪气,为真者所以遏万邪,在我运摄之尔,故吉凶兆焉。”
三、与“咒物”配合
施用符咒不仅要与“气”与动作配合,还要配合以一定的物品,使施用的符咒有所凭依。比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往往在刀剑上刻上或写上咒语,或是面对刀剑念咒烧符画符,认为只有这样刀剑才会具有镇妖避邪的力量。此时的刀剑已相当于符咒本身。
施用符咒时要配合以一定的物品的特点,更突出地体现在诅咒厌胜上。诅咒厌胜的巫术原理是交感巫术(感应律)和模仿巫术(象征律)。交感巫术认为,类似物可以治病,如红色的植物可以治血疾,黄色的植物可以治黄疸病等。又认为人体的任何部分都可以与全身发生感应作用,脱离人体的头发、指甲等,只要巫师施以诅咒术,都可以使人中邪、得病,甚至死亡。模仿巫术认为,将某人接触过的东西施之以诅咒术,就可以作用于此人。或将一木偶象征某人,用针戳此木偶,就等于杀伤了此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那位年轻佣人所用的就是此术,只不过他所用的偶像是寂级悄九肌!逗炻ッ巍返诙寤兀绰淼榔畔蛘砸棠镆苏胖剑眉糇咏铝肆礁鲋饺硕萦胝砸棠铮贪阉说哪旮丛谏厦妫挥终伊艘徽爬吨浇铝宋宁銮嗝妫徊16谝淮Γ谜攵ち恕=姓砸棠锝礁鲋饺艘徊10宁龉矶家丛谒歉魅说拇采暇屯炅恕k邓辉诩依镒鞣ǎ杂行a椤u饫锼玫呐荚蚴侵脚肌?lt;br>诅咒配以咒物之术不仅在汉族中盛行,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盛行。例如,佤族过去在发生械斗时,为咒死敌方,要从敌方的房头上偷一把茅草回来进行诅咒。傣族过去为咒死对方,则从对方偷取脚印、头发或衣服碎片并剪一纸人一起进行诅咒后,放在对方竹楼下,或偷对方的指甲并剪纸人用铁钉钉上。彝族过去咒人时用一草人代替,用刀把草人砍碎,便认为是把敌人砍碎。或将一把草和一只鸡捆在一起,巫师把和草捆在一起的鸡拿在手中,口念“咒人经”,诅咒被咒之人像鸡一样死去。念完经后,由家人把鸡打死,煮熟食之。然后由巫师扎一萆人用刀砍碎,以示砍死了被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