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深知这些由**、罪犯、契约奴、破产者、以及在英国本土活不下去的底层人士组成的殖民者是多么不要脸和凶残的石熊并没有因为看到这两个军官因为食盐狂喜而放松警戒,相反,石熊一直在很认真的关注着他们两个。

得益于从前世知道的有关于北美殖民者是什么德性的石熊,一开始也是很犹豫是否要把食盐拿出来和这些瓦西楚们交易,因为石熊很清楚,以这些殖民者的揍性而言,一旦他们发现了小小的高树部落能够生产精盐,这帮家伙极有可能会依仗手里的热武器和马匹,对高树部落动手的。

不过石熊现在急需要来自于欧洲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工具、原材料甚至是人才。因为石熊很清楚,就凭自己手里的人和现有的资源,要想在短时间内把高树部落发展起来,那无异于痴人说梦话。

所以,从这些殖民者甚至是欧洲大陆那边借力是必须的,最起码在这个阶段是必不可缺的。

但是欧洲人不是傻子,要想让他们拿出一些敏感的东西甚至是人才来,那就必须要有打动他们的东西。

黄金和宝石固然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欧洲人的贪婪性而言,黄金和宝石如果数量少了,估计这帮家伙看不上眼。可如果数量多了,那必然会引发这些殖民者的觊觎的。

事实上,从美利坚建国之前,来自于欧洲的这帮殖民者就没有一个好人。抢劫、屠杀对于他们来讲就是家常便饭。这里不是制度和阶层森严的欧洲,这里是无法无天的北美新大陆!

想要在这里存活甚至是发财,心不黑、手不狠那是绝对不行的。

在这里,你要不想成为别人的猎物,那你自己就必须要先成为猎人。

所以,黄金和宝石这种东西最好不要过多的拿出来,否则以这帮殖民者的揍性,他们真的会有极大的可能性出兵偷袭高树部落的。

所以想来想去,石熊决定还是拿出食盐。

这玩意儿极为紧俏,虽说价值不如黄金和宝石,但却是比黄金和宝石拥有更大市场的物资。最关键的是,食盐这东西需要人来制作,就算是那帮殖民者来抢,错非他们把高树部落会制盐的人全都抓走,否则他们是得不到源源不断的食盐的。

这就好像东边的帕芒基人一直就生活在欧洲殖民者的居住地,可他们依然获得自由自在一样。那些瓦西楚们不会制盐,所以他们只能求着会制盐的帕芒基人。

现在,自己手里有比帕芒基人更好的制盐办法,能够做出量更大、质更高的精盐,只要这帮殖民者懂得细水长流的意义,他们就不会冒然对高数部落动手的,相反,如果他们的领导人意识到高数部落的重要性,他们甚至会派兵来保护高数部落。

最起码在独力战争爆发之前,那帮英国佬要想获得更多的精盐,他们十有八九会这么做的。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负红妆

负红妆

ran染陌陌
青砖绿瓦,陌上花开香染衣;朱门紫殿,素手摘星霓作裳。
历史 连载 3万字
马上金羽陌上尘

马上金羽陌上尘

雪罴庐主人
铜鉴中的那个男人对我眨了眨眼,我抬起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脸颊,手指所及之处,满是纵横的沟壑......这些皱纹,藏着辽左的半城烟沙,藏着忽汗海的万顷烟霞,藏着高鲜的金戈铁马,藏着宁公特的月下胡笳...... “好好的飞鱼服,为何穿在你身上却显得这般腌臜!”我笑骂着理了理他的衣襟。 ......br/>一个男人,胸中究竟能够藏下多少个秘密......【展开】【收起】
历史 连载 5万字
穿成侯府假千金

穿成侯府假千金

化雪掌
通知一下,周三25号v,作者码字不易,请支持正版噢,谢谢小仙女们~别人穿书都是穿成大户人家流落在外的真千金,一朝回门,荣耀无限赵令言穿书却穿成了下场凄惨的假千金,下一秒等着她的就是身份败露,狗急跳墙,各种被虐锦衣玉食十六载,不久之后,亲生父母双双意外身亡,侯门爹娘的宠爱没了,高高在上的侯府嫡长女身份没了,青梅竹马的未来夫婿也没了……赵令言悄悄收拾细软,准备只身闯荡江湖,种种地,卖卖包子,嫁个乡间
历史 连载 4万字
夫为佞臣

夫为佞臣

汴梁公子
一个谋略美貌双全的奇女子恋上大魏当朝的佞臣睿王。小女子活了千万岁,可能是个老妖精? 睿王年少轻狂,不仅仅谋略不及,武功也不及。江氏女:你要是永远打不过我,就和我远离朝廷斗争怎么样? 睿王:打不过夫人,气煞为夫。江氏女:少年,你还嫩了些。和夫人我回家种田吧? ......>QQ交流群:283349122【展开】【收起】
历史 连载 120万字
明月向西去

明月向西去

飞沙走石弱爆了
你有没有拼尽全力爱过一个人,哪怕被她怨恨,都不舍得放手。你有没有拼尽全力爱过一个人,宁愿消失在她的生命里,只是为了她能够过得好。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恨不得生死相随,然而并不敢……不敢为他赌上全部。 人的心里究竟有多大的位置,可以和一个男人相濡以沫,也可以和另一个男人两两相......思……我不曾遗忘过你,你从我的生命里走过,留下痕迹,谁也不能够抹去……我并不是不够爱你,只是,造化弄人,随波逐流
历史 连载 12万字
新世纪幕僚

新世纪幕僚

培风图南
《明朝那些事》都读过吧,本作试图模仿“当年明月”幽默风趣的叙事风格,但又不盲目影从,以确保不失自己的风格,否则便像邯郸学步一样,别人的本事没学好,自己的本事也丢了。我不怕冒犯别人,我读过一些跟风之作,其模仿之拙劣,内容之粗鄙简直叫人不堪卒读,更有甚者,书名笔名也模仿别人。而我要规避的就是这一点,因此我的拙作,立足点便是,取他之所长,补己之所短。 本作尽量少的用年份与地名作铺排叙述,这样感觉太乏味
历史 连载 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