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事乌龙 (第1/2页)
夜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英勇候府,荣翊堂。
这日正赶上书院一月一日的休整日, 贾瑚和贾珠回府的日子。
姜氏最近最操心的就属贾瑚的亲事, 自从贾瑚考中了举人, 英勇候府的门槛都快让媒婆踩破了。
早先说年龄还小不急着定下来, 可这眼瞅着过年就十八, 也该定亲了, 等成亲的时候也就十九二十了。
看着站起来比自己高一个头的贾瑚,姜氏内心感慨颇多。
转眼间十几年就过去了,记得那年贾瑚才四岁的小豆丁, 如今早到了该娶妻生子的年龄。
对贾瑚贾琏兄弟俩,她做到了问心无愧, 也做到了当初对张氏的承诺。
虽说后来她生了自己的子女, 也想为她们多打算一些, 可对待兄弟俩的态度却没有大改变,凡事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后娘不好做, 她用了真心, 这么多年就是石头也给捂热了吧。
她也不求什么回报, 只要自己心安就好。
其实也不能说一点好处和回报都没有, 至少贾赦感动于她对兄弟俩的一片赤诚之心, 待她也越发关心尊重。
老太太凡事也都想着给她留个三分脸面,英勇候府当家主母的地位是坐的稳稳的,外界对她推崇赞扬声一片,在京城上层贵妇圈里的口碑那是一等一的好。
这些都是她日后娶儿媳嫁女儿的资本,是她这些年一点一滴慢慢经营才有的成果。
姜氏将一摞子女子画像推到贾瑚面前道:“瑚儿仔细看看, 可有中意的?你也老大不小了,我和你爹商议着这亲事也该定下,过个一年半载的就成亲。”
贾瑚脸色微变,瞄了一眼桌上的画像,垂眸低声道:“我觉得现在谈及亲事还尚早,再等几年也无妨。”
姜氏一愣,狐疑地看向贾瑚,不解他为何屡次推脱说亲。别人家像他那么大的公子哥,孩子都能满地跑了。
“不早了,你可是府里的长子,你的亲事若不定下,下面的弟弟们要如何相看?瑚儿不妨说说看,你比较中意什么样的女子,我也好照着那样的去找。毕竟日后是同你过一辈子的妻子,品貌德行是一方面,最主要还得是你喜欢才行。”
说到“妻子”一词,贾瑚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出小师妹的美丽容容颜,脸颊和耳朵有些微微发热。
师妹是松山书院董山长的小女儿,姓董名知薇,蕙质兰心,娇美可人儿。
因她平日经常去书院探望山长,而贾瑚又是山长得意门生之一,二人之间接触的机会就多了些。
一来二去,少年慕艾,贾瑚一颗青春躁动的心就渐渐寄托到那董家知薇身上。
心里想着若是定亲的之人是董师妹,早些成亲倒也并不是不能接受。只是他还不知师妹心中是否同他一样想法,也不知她是否已有婚约。
想到婚约,贾瑚心里就多了几分急切,踌躇着不知该如何同姜氏开口。
姜氏是过来人,哪里能看不明白,便笑着追问贾瑚。
贾瑚扛不住,只好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了小师妹的事,祈求又期待的小眼神一个劲儿直朝姜氏飘,看得姜氏抿嘴直乐。
“嗯,瑚儿放心,若那位董姑娘尚未定亲,本身又是个好的,就让老爷找人上门提亲。不过咱可得先说好,若是那姑娘已经定亲,或是她本人和家里有什么不妥,你可不能太钻牛角尖。你作为日后英勇候府一遍,又问过了他的意见,第二日便着人去打听董家小姐的信息。
很快消息传回来,除了家世略低外,其他方面倒很优秀,般配贾瑚勉强使得。
董知薇年十六,在家排行三,至今未有婚约。
上头两个哥哥,董大少爷进士出身,如今已外放地方为官,董二少打理着家里产业,操持的风生水起。董小姐家里最小,受系统又严苛的闺阁教育长大,模样端庄俏丽,性格温柔贤淑,即明理又孝顺。
贾赦夫妻对董知薇很满意,同贾母知会一声,就打算请媒人上门说亲。
贾政赶巧也在场,顺便听了一耳朵,感觉这调查的资料太简单太表面化,以讹传讹的东西实在不可信也不靠谱。
在他看来,至少女方的品性为人一定要打听清楚,这年头又不兴离婚,若是娶回来一个面慈心黑的搅家精,那可真就再别想家宅安宁。
于是他建议道:“先不忙着去提亲,正好这几日我闲来无事,这事先交给我,我再细查查,瑚儿的妻子,马虎不得。”
贾赦不以为意,大体情况知道就好了,有必要去调查的那么细致入微吗?那样的话可查的东西就多了了去了。
不过他也知道贾政一番好意,摆摆手就随他去了,反正去提亲也不急在这一时,不差这几天。
后来贾母和贾赦夫妻真是无比庆幸贾政的深入调查,不然他们草率的行为真的就害了贾瑚。
你道为何?原来那董知薇虽说容貌品性都属上佳,只可惜身体有重大残疾。
她是个天生的石女,注定了这辈子不可能拥有完整的人生。
这事董家夫人瞒的极好,只有她自己和伺候董小姐的奶娘知情,甚至连当事人董知薇自己都不知情。
养在深闺,她没见过别人的身子,也从来没人同她讲过这些,所以就不清楚自己同别的与众不同。
董山长见女儿老大不小了,就算不舍得想多留几年,如今十六的年岁也是够了的,再拖下去可就被耽误了,正地四处打听合适的青年才俊。
董夫人愁断了肠,她之所以不敢告诉董山长,就是怕以他那爱面子又固执的性子,别再放弃了女儿,将女儿送去道观清修。
她好不容易盼来的女儿,她舍不得。
她计划着等晚上几年做个局,将女儿嫁去外地,再以丧夫的名义接回来,过继个孩子养老,留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也能照顾一二,这也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安排,她女儿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她没想到那边董山长还没同她打过招呼,就已经心急地为女儿相看上了。
也幸好贾政介入查了又查,不然若是贾赦派人上门提亲,以董山长对贾瑚的欣赏,百分百就答应了。
要是那之后董夫人坦诚不公还好,若是她昧着良心认下来,那最后倒霉的就成了英勇候府和贾瑚了。
闻此实锤,贾家一众人都傻了眼,真是好险好险,差点就掉坑了,还是个深坑,巨坑。
姜氏眼圈泛红,自责道:“都怪我不好,没能查的详细,差点就害了瑚儿。”
贾赦安慰道:“不怪夫人,你也是一心为了瑚儿着想,为夫也有责任。我们得感谢二弟,要不是二弟说再查查,董家若是应了这门亲,到时人娶进了门,才真的坏了事。”
贾母气闷的一拍桌子,呵斥道:“行了,哭什么哭,你们两口子做事多用些心,这么大的事还差点出了纰漏。好在政儿细心,不然你们儿子就得遭殃殃。你们是得好好感谢政儿,他这叔叔当的可比你们这对爹娘靠谱多了。”
一想到这事的严重后果,贾母气的就想抽贾赦姜氏几下。
在她看来,贾赦当爹的对孩子不尽心,办事不靠谱。姜氏一个后娘,虽说表面上看着对大房几个孩子一视同仁,可她始终觉得是否亲生差别很大,这不就因为不上心,差点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