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返家 (第1/2页)
夜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光不疾不徐地流淌, 转眼到了三年后。
三年来, 英勇候府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两房的添丁加口。
两年前的春天, 贾瑚之妻容氏顺利产下一子,是为贾家第四代长子长孙。
当年秋贾瑚吊着车尾考中了进士,贾瑚深思熟虑后决定自此放弃科举。
进士已是他努力的极致,再往上难于登天,他也不想白白浪费几年时光。
府里尊重他的意愿, 多方运作,最后终于在湖广富庶之地给他谋了个外放的县令缺。
虽说远离了京城,往来不便,却好在那地界是鱼米之乡, 少有天灾, 百姓生活也相对富裕。
当地官员只要稍微用些心去经营管理, 不要鱼肉乡里, 几年下来就是一桩不错的政绩。踏踏实实任几届,不愁将来无路升迁。
本来容氏还为难犹豫,是否要带着孩子跟随贾瑚一同赴任, 头上是他同朋友出外游玩,在寺庙里偶遇李纨并对其一见钟情,回府后就主动求到了贾政王氏面前。
贾政派人调查了解了一番,李大人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在朝中属于清流一派。李家算是半路起家,没有什么深厚的基础底蕴,通俗点讲就是穷,穷到李大人那点俸禄养不起一家老小,还得时不时地靠着李夫人的嫁妆铺子贴补。
李纨作为李大人嫡长女,身材高挑,姿容清丽,只看外表,算是个不俗的美人。
只是她自小被严苛的闺阁礼教教养长大,谨守女则女诫,在家从父,嫁人从夫的准则,属于那种时下最受女性长辈欢迎的贤妻良母典范。
要贾政说,他欣赏不起来这样的女子。贤良淑德流水线出产,多了端庄稳重,却也少了生动鲜活。
撇了眼心怀忐忑惴惴不安的贾珠,贾政嗤笑不已。
切~说什么一见钟情?见色起意还差不多。
不过这年头让未婚男女先来段自由恋爱也不现实,绝大多数还是盲婚哑嫁,婚前若是能见上一面那都是相当不错的了。
想当年,他不是也因为就见了媳妇儿一面,就决定将人拐家来吗!男人嘛,看准了就出手,吃到嘴里才才算肉,没毛病。
见贾珠实在喜欢,他也选择尊重,毕竟日后是他们小夫妻过一辈子,他一个做公爹的喜不喜欢有什么打紧?自家媳妇不反对他就没意见。
王氏则是觉得媳妇儿娘家穷点好啊,人穷底气短,嫁进府也蹦哒不起来。
贤良淑德好啊,不用别人要求,她自己这套道德准则就能时刻监督她做个贤惠妻子孝顺儿媳。
贾政看王氏没意见,便对着贾珠丑话说在前:“媳妇儿是你自己选的,将来好也罢,坏也罢,你须得自己受着。二房没有小妾庶子一说,若是日后你喜新厌旧起了别的心思,别怪为父心狠将你们一家扫地出门,二房的清净和规矩不能被打破。”
话说的不太中听,却是大实话。
贾珠思虑再三,最后还是咬牙应了。他清楚他爹没说假的,用他爹惯常的话说:自己选的路,跪着也得走完。
贾政自掏腰包,在玉兰居院子前面加建了三个小院子,预备日后留给儿子们成亲用。
贾珠成亲后就搬进了前面的颐兰居,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甜蜜小日子。土地肥沃种子饱满,牛也勤劳耐干,很快地里就长出了禾苗。
两年前的秋闱贾珠不幸落榜,那之后他书院也不去了,只请了先生在家学习。
对于进学他只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连专心都变得很艰难。
他准备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下一场无论是否考中举人,以后他都不打算再继续考了。
自己有几斤几两他心中有数,不想再继续浪费时间了。日后要做些什么他还没想好,但绝不再走科举路就是。
九月的颐兰居,果香飘飘,红艳艳的大枣一串串挂满了枝头,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枣树的枝条。秋风一吹,颤巍巍地晃动着。
此刻,颐兰居的正房里传来一阵阵女子的痛呼声,丫鬟婆子们端着水盆一趟趟进出。
王氏在外间急得出了一头汗,时不时站起身朝大门处张望。
“珠儿怎么还没回来?什么叫不知道人去哪儿了?多派些人手出去找啊!”
王氏气急败坏地催促着下人,心里急得直往上串火火。
明明李纨还有半个月才到预产期,谁想她散步时竟摔了一跤早产了,闹了王氏一个措手不及。
她头一回做婆婆,也是头一遭遇到儿媳妇生产这种事,头皮都炸了,这要是大人孩子有个好歹可怎么整?
“太医呢?怎么还没到?”
“来了来了,太医来了。”
一个丫鬟领着年过半百的太医快步进了院子,太医身后还跟着个背着药箱的年轻医女。
顾不上虚理,王氏赶忙让太医给李纨看看大人孩子可有什么不妥。
太医示意那位医女进去查看,见王氏疑惑,就对王氏解释道:“那是老夫徒弟,是个哑女,但于妇儿一道却深有研究,医术不在老夫之下。小徒是女子,进出产房也方便得多。”
王氏听了倒也释然,却是还是女子方便得多。
一盏茶过后,医女出来对着太医用手语比划了一阵,太医心中一松,笑着给王氏解释道:“问题不大,眼下没有难产迹象,孕妇胎位也正,正常生产即可。”
王氏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让人先带太医和医女下去用些茶点休息一下,等孩子出生后还得麻烦太医给看看。
太医:“好说,好说。”
当大夫的就喜欢这样的病人,顺顺当当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刚喝了口茶,王氏就看到姜氏扶着老太太从外面进来,一口茶水没咽顺溜直呛得她惊天动地地咳了起来。
“老……咳咳……老太太您老怎么过来了?”瞪着眼睛冲院子里的下人们问道:“是谁惊动了老太太?”
她还特意吩咐别去惊动老太太,这边情况未名,若是再把老太太急出个好歹,夫君能骂死她。再说这边离荣禧堂那么远的道,再把老太太给累着了,她满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够了,老二家的。珠儿媳妇这么大的事,你还指望能瞒得过谁?老婆子我不亲自过来瞧瞧也不放心,你这还是头一遭做祖母,毛手毛脚的没个轻重。”
贾母恨铁不成钢地数落了王氏几句,就知道她不是个稳重靠谱的,一把年纪了,还是那么毛毛愣愣,喝口水都能把自己呛成那副副模样。
姜氏在一旁笑着对王氏道:“老太太得了信儿就坐不住了,不亲眼过来看看更担心,老太太是坐着轮椅过来的,没累着。”
院子大,路程远,人老了腿脚不灵活,出行就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