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心妙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一件冬天开始,李玄基成为长安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初时并未在意,帝都长安,皇家人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花边新闻,说者一笑,闻者一笑,过不多时便会烟消云散。
但是这一次的主角是年仅九岁的临淄王李玄基,颇为令人不解。
李玄基虽是东宫太子之子,然而他是一个侧妃的庶三子,只是一个郡王,年龄尚幼,平时在府地读书习武,很少出门。
而这一次的传言,并未自己淡去,反而越来越神奇。
临淄王府的主角和两个形影不离的朋友都坐不住了,寻了一个日子,穿着平常百姓的服饰,由苏姑姑带着,到京城最大的天桥下听了一回瞎子说书。
四人在天桥下仔细听了一回,终于弄明白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玄基一岁时,因为长得仪表非凡,深得武则天喜爱,有一次在高台上抱着他,一个没抱稳,他从高台上掉下去。宫人来抢,没人够着,眼睁睁看着他掉落下去,结果玄基不但没摔死,这个一岁的娃儿居然还在草地上“咯咯”的笑。据说当时武则天很是称奇。
第二个故事,至今在《太平广记》有载:“唐天后尝召诸皇孙坐于殿上,观其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纵令争取以观其志,莫不奔竞,厚有所获,独玄宗端坐,略不为动,后大奇,抚其背曰,‘此儿当为太平天子’,遂命取玉龙子以赐。”意思是说武则天曾带着孙子们玩,突发奇想摆着玉器,跟他们讲,拿着哪个就赏哪个,每个人抢着许多,只有李隆基端坐,什么也不去抢。武则天抚着背夸奖他说“这真是我们家的太平天子啊”。
第三个故事,就是除夕夜发生的“殿前扬威”之事。
崔九听完第一个故事,便忍不住笑了,“一个一岁的小娃儿,裹着厚厚的襁褓,摔在草地上没摔坏有可能,但摔下去还笑,可见是无稽之谈!”
听完第二个故事,大家虽然都没说话,但心里明镜似的。玄基虽是太子之子,却非嫡非长,连个亲王都不是,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太平天子”。以武皇之睿智,怎么可能说出如此不合礼仪的可笑之话来?
至于第三个故事,听完后,大家都沉默了,连一向没心没肺的崔九,也笑不出来。
苏姑姑随即带他们回到王府,王毛仲焦急的大门前张望,远远瞧见他们一溜烟的迎上来,打着千儿道:“殿下,方才娘娘派人过来传话,嘱咐殿下近些日子不可随意出门,命奴才们好生照看殿下。”
***
大人与小孩子谈话的时候,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觉得小孩子心智幼稚、心思单纯,许多事无法理解。
其实九、十岁的孩子,虽然人生经历尚不足,但内心的聪敏并不可小觑,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尤其是像玄基、窦蔻、崔九这样机灵的小孩。
做为近日京城最传奇人物的主人翁,玄基自从接到窦妃的吩咐,整整一个冬天,除了去皇宫和东宫向长辈请安,就再未出过王府大门。
崔九依然每天过来陪伴玄基窦蔻,随着年岁增长,打打闹闹少了,情谊却更加深厚。
王毛仲侍候得越发小心殷勤,十分忠心。
这一年的除夕没有下雪,凛冽寒风,阴冷天气,在外面站一会儿,心窝都冻凉了。
除夕之夜玄基照例先去东宫,再去皇宫,今年一切平静,没有再发生武懿宗李姓皇族之事,当然更不可能再有“殿前扬威”之举。
大年初一。
除夕夜窦蔻睡得并不安稳,依稀梦到那一年,在雪地上拼命逃跑,却始终逃不脱壮汉的鞭子。“啪啪”的鞭子抽在身上,好疼!黑暗中突然有一双手伸来,轻轻抚着她身上鞭痕,温婉道:“窦蔻,以后你也会有家的。”
乍然惊醒,头上沁着一层细密汗珠。窗外天气阴沉,尚未天亮。
窦蔻拥被而坐,回思方才梦境,心“突突”地跳着。
忽听门外有人轻敲三下,苏姑姑冷清的声音低唤:“窦蔻,起床,有人要见你。”
能得苏姑姑亲自传话的,还能有谁?
窦蔻匆忙起床穿衣,用温水漱口,打开门,苏姑姑也不言语,带着她穿过回廊,到了窦姨娘房中。
房中雍容坐着的,正是窦妃。
窦蔻下拜叩头:“拜见娘娘。”
窦妃扶起窦蔻,轻轻抚摸着她的双手,一双柔婉慧雅的眸子定定凝视着她。
窦蔻不敢与窦妃对视,微垂双目,心中不知窦妃清晨突然召见所为何事。
窦妃轻轻抬起窦蔻的下巴,慈声道:“在王府可还习惯?”
“蒙娘娘与殿下大恩,窦蔻恍如再世。”窦蔻说的是心里话。
“窦蔻,你可知娘娘当日为何助你?”
窦蔻抿着嘴儿,犹豫道:“因为娘娘慈悲,见窦蔻太可怜?”
窦妃柔声道:“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娘娘当日看你在危难之中志不可夺,将来必有常人不可企及的心志,在逆境中必有常人不可企及的坚忍。”
窦蔻凝望着窦妃,娘娘的眼睛,好温柔,好慈爱。
“窦蔻,有些事情也许你还不懂,本来娘娘想等你陪着玄基再长大一点,慢慢就会明白,可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