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荷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为防盗章 这手札多数都些炼丹制药的心得, 还有关于一些灵草异兽的记载。.|
手札上面记载了不少奇方秘药, 例如可令人返老还童的‘焕颜丹’,服后可延寿百载的‘神仙方’等等,都是闻所未闻。若是常人看到了,只怕都会认为是杜撰之言, 将其归为志异怪谈。
俞青前世浸淫医道数十载,然而这书上的记载的许多药物却连听也未曾听过,本也不大相信,然而古籍上散发着淡淡的灵气表明,这手札确实颇有来历,想来即便不是仙人所书, 也定是位精通医道的修行之人。
这也说明这书上的所载并不是胡编乱造。
俞青大喜之下翻遍了手札, 终于发现了一味奇药,名为“九转回魂丹” 。
据手札上记载,这九转回魂丹有起死回生之效,只要人死后不超过七日,服后皆可回魂重生, 然而最让她惊喜的是后面一句:可重塑躯体,令断肢重生, 盲者复明。
如果手札上所述是真的,那花满楼只要服下这丹药, 眼睛就可以复明了。
然而炼制这九转回魂丹所需的药材却极为麻烦,这也是俞青一直头疼的原因。
什么百年份的野山参与首乌,花甲之茯苓, 深海明珠等倒还罢了,虽然名贵,但只要多费些功夫,终究能找到,然而作为主药的七明芝和九叶金莲的莲子却实在难寻。
七明芝,叶有七孔,实坚如石,生于临水石崖间,唯有夜间方可见其光。这一枚都难得,何况还需要七枚。
九叶金莲,俞青更是从未听闻,据手札上记载,这九叶金莲生于昆仑山天池,终年隐于池底,每隔一甲子才会露出水面。
在庚申年的七月十五月圆之夜,金莲吸收月华后会于子时正盛开,一刻钟后莲子就会成熟,然而若无人采摘,半个时辰内莲花就会枯萎,莲子亦会落回池底,重新成为金莲的养料。
若是以往,俞青自然不会相信世上还有如此奇异的植物,然而她这一世就是草木化形,连花妖精怪都有,九叶金莲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这采摘的条件实在太过苛刻,且昆仑山天池素来神秘,山上到底有什么谁也不知道,连手札主人也只是语焉不详的一笔带过。
这个世界完全不似她所看到的那般简单,有太多不可预料的变数,何况据手札主人所言,灵草身边都有灵兽守护,这九叶金莲如此神异,也不知守着它的又是什么异兽。
明明是普通的武侠世界,怎么就转成聊斋了呢?
她这点武力值对付普通的武林高手还没什么,若真正对上妖兽精怪之流,那完全就是不堪一击。
只是明年就是庚申年,如今已是七月,距离九叶金莲成熟之期还只一年,若是错过了,可就要再等六十年了。
想到此处,俞青不禁叹了口气,不论如何,总得想个办法。
只是这一时片刻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如今能做的,只有好好修炼,尽量提升自己的实力,另外也要把还魂丹所需的其他药材尽快找齐。
江南有一家叫回春堂的药铺,乃是百年老字号,俞青是他们家的老主顾了,素日所用的药材都是他们家提供,明天倒可以去问问有没有野山参与首乌、茯苓等几味药。
回春堂百年经营,底蕴极为深厚,即便凑不齐这几味药,多少也能弄到些消息。
只是这深海明珠与七明芝的下落有些麻烦,需得及早派人去各处打探。
而在江湖上朋友最多,消息最灵通的,莫过于陆小凤了。
想到此处,俞青心中一动,放下手中的书卷,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探出身去敲了敲窗户,对外面忙碌的蓝色身影扬声道:“七童,你没有办法联系上陆小凤?”
花满楼闻言放下手中的花盆,微微一笑,道:“有的,阿青你找他做什么?”
俞青心念一转,微笑道:“我要查些东西,想找他帮个忙。”
还魂丹的事她暂时不打算告诉花满楼,一则是还没有万全的把握,二则一旦他知道了九叶金莲的事,决计不会让她去涉险,因此保险起见,只能先瞒着他了。
花满楼闻言微微一怔,虽有些不解,也没有问俞青要查什么,点头道:“我这就去给他写信,上次咱们在苏州碰到他的时候听他说打算去常州找一个朋友,想来现在应该还在江南。”
……
当陆小凤走进百花楼的时候,便看见花满楼与俞青坐在小楼的雅阁中,一人白衣广袖,执杯品茶,一人青衣淡淡,素手轻轻翻阅书卷。
清晨的阳光透过镂空的窗棂轻轻洒下,照在两人身上,渲染出了一层淡淡的光晕,两人并未交谈,却有一种淡淡的温馨萦绕其中。
陆小凤是个浪子,常年四处漂泊,四海为家,他也习惯了这种生活,然而此时,看着这幅画似的光景,竟也生出了些许羡慕向往之意。
花满楼早已察觉,动作一顿,抬起头,微微皱起眉头,疑惑道:“陆小凤,你这是又是在哪里惹了麻烦回来?”
陆小凤身上的味道实在是熏人,就好似放了几个月的饭菜腐烂的味儿,偏这臭味之中又掺杂着一股浓郁的香气,
花满楼因失明之故,其他四感远比常人敏锐,所受的冲击也更大,饶是他素来淡定,此时也不禁微微变色。
俞青可没花满楼那般淡定,闻到味道时刚想封闭嗅觉,待闻到那股香味时随即一怔,不禁眉头一皱,仔细打量了陆小凤几眼,疑惑道:“陆小凤,你该不会是又招惹了什么烂桃花吧?”
陆小凤闻言,重重叹了口气,垂头丧气坐到桌边,苦笑道:“小姑奶奶,你就别挖苦我了,我这可是好不容易逃出来,特地来找你救命的!”
一行人花了整整一日的时间,才把这些百姓的遗体安置妥当,都葬在了镇边的竹林里。
随后的日子,俞青沉默了很多,那日小镇上惨烈的场景,让她的心绪久久无法平静。
这些年来她并非没有见过元兵的暴行,但从没有像那天的场景给她如此大的冲击。
自来到这个世界,她一直随遇而安,然而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样,迫切地
想要改变些什么,至少,能为这些在乱世中挣扎的人做些什么。
之后俞青一行人也不再急着赶路,一面赶路,一面救人,等众人抵达舟山时,已是两个多月后了。
桃花岛百年经营,舟山几乎成了桃花岛的第二驻地,因此元兵等闲不敢来骚扰,此地百姓生活的颇为乐业。
那些被救的人中有许多都是无家可归的老弱妇孺,被救下后也无处可去,见了此处风土人情,羡慕不已,竟不愿离去。
俞青便命人找了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在岛上建了些茅屋,将众人暂且安置在那里。
这本是无心之举,却没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屿,成了日后的传奇圣地。
之后的日子,俞青救回来的人越来越多,小岛上的人也从五六十人增加到了三百多人。
转眼一年过去,岛上的几间茅屋变成了数十座整齐阔朗的农家小院,不远处的学堂里,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山脚下的农田里,黄澄澄的稻谷压弯了秧苗。
俞青站在山坡上,看着这幅乱世桃源图,心中一个想法开始慢慢萌芽。
俞青回到桃花岛后,一面命人去打探各地抗元义军的情况,并收集朝廷大小官员的消息,一面学习黄药师留下来的兵法谋略各种书籍。
三个月后,俞青看罢各处送来的情报,在书房中坐了半日,终于下定了决心。
程英将俞青近日的行事都看在眼里,对自家徒弟的打算已有所察觉,因此等俞青来禀报自己的打算时,程瑛没有丝毫惊讶,只道:“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师父都支持你,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你最好还是回去与你父亲商议一下,再做决定。”
俞青点了点头,道:“徒儿也是如此想,已经命人先送了信给父亲,等这边安置妥当了便回去面秉。”
程瑛听罢,便不再多言,命人取了只长条形的盒子来,打开盒子,取出一支碧玉箫,道:“潆儿,你如今在江湖上行走,总得有件趁手的兵器。
当年你师祖所用的碧玉箫,我已随葬在他老人家身边。
这只箫是为师费了极大功夫找到的极北寒玉所制,坚不可摧,今日传给你了。”
程瑛不舍地抚了抚玉箫,递给了俞青。
俞青知道这只碧玉箫陪伴程瑛多年,是她的心爱之物,当下郑重接过,道:
“师父您放心,我会好生爱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