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北国春城――长春,女大学生高扬扬是一个励志妹。为了照顾生病的姥姥,她放弃大城市光鲜体面的白领工作,回乡创业,把一枚小小的煎饼送上了高大上的展台,并成功跻身大型商超,让她的煎饼成为了长春最有影响力的土特产,行销全国。无论怎样华丽蜕变,她坚称自己为“煎饼女侠”。她和男友因煎饼而结缘,男友是她最忠实的“饼”粉。
小伙伴,我回家创业了
1996年4月,高扬扬出生在吉林一户农家,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家境贫寒的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跳出农门。她大学学的是朝鲜语系,大三去了韩国首尔实习。2014年毕业她回到长春,做了一名快乐的小白领。她和那个年龄段的女孩一样,爱电影、美食、服饰,追逐时尚,恣意享受着大城市的丰富多姿。
转折发生在2014年冬天,她的姥姥脑梗住院,高扬扬急坏了,在病房中,她衣不解带地照顾姥姥。妈妈来回奔波,头发都白了好多,她想多陪姥姥,也不愿妈妈那么操劳,一个大胆的想法浮了出来:回家帮妈妈,照顾姥姥。2015年年初,她在微信朋友圈写下:“小伙伴,我走了,回家创业去!”
大学好友欣阳一个电话打过来:“扬扬,你要回到农村吗?我们好不容易从农村考出来,大城市才是我们的梦想啊!如果你创业不成功,专业也会丢了,韩语在农村是无用武之地的。”每一个寒门学子心中都住着一个大城梦,大家纷纷劝她不要回去,那意味着十几年的努力都白费了。高扬扬决心已定:大不了重新再来呗,趁着年轻闯一回。
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里时,爸爸也强烈反对,20多个亲戚参与的家庭会议愣是开成了辩论会,会上争论呈白热化趋势,妈妈看女儿心意已决,给了她支持。爸爸说:“给你两年时间,如果在农村干不出什么名堂,马上回长春市。”
这时家里开了一个农庄,一直是农民的父母开始创业,妈妈告诉女儿,创业远远不是有激情就可以的。她带着扬扬参加创业交流会,听真实的创业故事,给她最直接的启示。扬扬踌躇满志,吃苦算什么?十几岁的她还走街串巷卖过豆腐呢,因为妈妈答应豆腐卖掉的钱都归她,小小年纪的她成为了班上的小大款,那种感觉棒极了。她觉得自己骨子里有创业的因子。
姥姥病好后,高扬扬就在家里的农家乐帮忙,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偶尔也会发呆,以前的同事们在干嘛呢?一起去试穿最新一季的衣服?看一场新出来的电影?还是两三个人约着美甲?回到农村,看着自己的一身工作服,高扬扬觉得自己已经俨然是一个乡下妹子了。
做煎饼,记忆中的味道
一天,高扬扬吃着姥姥做的煎饼,熟悉的味道一下子把她拉回童年,那是她童年吃到的最好吃的东西,包括现在,她也仍然百吃不厌。“我何不做煎饼呢?煎饼代表着浓浓的乡土乡情,和自家生态农庄的绿色理念也符合,而且农庄还可以作为实体销售的一个渠道。”扬扬为自己的灵光一现叫好。
说干就干,高扬扬把家里一间平房腾出来作生产间,向母亲借款3万元,买来煎饼鏊子和面粉等原材料,开始学手工摊煎饼。
第一次做煎饼,因为没有掌握好发酵的时间,面发过了,满屋子都是面浆,折腾了一天也没成功。而且手腕感觉快被烤熟了一般,高扬扬初尝了创业的艰辛。
第二次,面粉发酵得好了点,但掌握不好力度和速度,面糊经常从鏊子上甩出来,100多度高温的面糊还会甩到身上或脚上,皮肤马上被烫出了泡,她的手臂和腿上留下了不少伤疤。闺密来找她,看到她一身的伤疤,心疼地劝她:“扬扬,创业太累了,女孩子不需要这么拼的。”高扬扬摇摇头,说:“没事儿,谁的青春不带伤?伤会好的,疤会淡的。”她的倔劲上来了,还不信摊不好小小的煎饼,她向姥姥请教,临睡前还在琢磨细节。
不久后,高扬扬终于摊出了一张成形的煎饼。在生产间,看着她一身工装,熟练地调面糊,左手灌面浆,右手用筢子抹匀,起锅,一张半人高、圆圆的、雪白纤薄的煎饼就做好了,姥姥直夸她。
接着,高扬扬去吉林市和四平市等地了解市场上热销的煎饼,她说:“那是我吃煎饼最多的一段日子。”几乎市面上所有口味的煎饼她都要买回来尝一尝,最后她选择了少见的牛奶口味作为自己的第一批产品。
2015年3月,高扬扬制作出来的第一批牛奶口味的煎饼新鲜出炉,她送给农庄的客人品尝,大家都说好吃。不久,一个回头客找上门,订购了100张煎饼带回家。还有人专门打电话来:“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煎饼。”初尝成功滋味的扬扬心里甜甜的,那些伤啊苦啊累啊都不算什么了,同时也让她有了底气,她觉得纯手工、绿色、健康、无添加剂的食品一定会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