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吴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庾翼满满地为桓温斟上一杯酒,满带关切地说道:“元子,赏月怎能无酒,这是我们荆州最好的,以襄阳有名的‘珍珠泉’所酿造的‘珍珠液’,你来尝尝。”
桓温接过庾翼递过来的犀角杯只闻了一下,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酒香,微呷一口之后,感觉到入口软绵,还略略带有一点甜味。桓温接着又喝了一口,喝完之后,但觉醇厚的酒味久久不散,连忙赞了一句:“好酒!”
接着这两人边饮边谈,逐渐聊起了天下的大事。庾翼逐一点评朝中人物,当说到他的上司陶侃的时候,庾翼的神情显得肃然起敬。桓温好奇地问道:“我对陶公仰慕已久了,听说陶公出身低下,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打拼出来的,实情是这样的吗?”
庾翼缓缓道:“陶公的父亲在东吴的时候就已经是个有名的武将,还被封过侯,也不算是出身低微,不过在入了本朝之后,陶公与他母亲湛氏被朝廷迁到了寻阳,陶家也就败落下来了,而且陶公本人是庶出的,身份地位也就与寒门无异了。”
桓温听到这里心里怦然一跳,心想:“陶侃的出身不是与当年自己的父亲有几分相似吗?”透过陶侃的际遇,他似乎可以凭此体察到自己父亲起家道路上的各种艰辛,于是他更加集中精神倾听庾翼关于陶侃的逆袭经历。
只听到庾翼继续说道:“陶公长大之后因为被视为寒门而无法当官,只能在县内当一个小吏。有一次,他将几个同事共同私分的鱼托人带回家里孝敬母亲。陶母丝纹未动地将原物封好退回,并写信责备陶公,要他为官应廉洁自好,不能公私不分。还告诫他说:‘你想用公物来取悦于我,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母的这一番教导,也许对陶公后来成为一个清正廉明的良官有很大影响。”
桓温听到这里脸上有点发红,他当初受到官府的征辟起家为琅琊王文学的时候,就曾经利用官府的驿马私自绕路去了一趟历阳会见袁耽,虽说有殷浩给他弄的勘合,可是这种做法说到底还是令自己有点惭愧的。桓温在恍惚中定了一下神,又继续听着庾翼往下说道:
“有一次,他们郡的孝廉范逵外出访贤途中遇到了大雪,临时寓宿在陶侃家。当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就揭去自己的床铺,将自己用来御寒的稻草搬来给范逵剁抹喂马。因为家中贫寒,无以款客,她又偷偷地剪下了自己的头发卖给邻人,以卖发之资购买酒菜款待范逵。范逵后来知道这件事情后大受感动,他找到了庐江太守张夔,并把借宿在陶公家的经历如实的告诉了张夔,张夔听了也很受感动,就让陶侃做了一个督邮。”桓温听到这里不禁想起了自己素未谋面的祖母,他还未曾了解到一个怎样的祖母才能培养出一个孤忠耿耿、视死如归的父亲。不如,他觉得自己的母亲尽管比不上陶母的见识高卓,但那种默默付出的贤良淑德已经是非常的难得可贵了。
庾翼往下继续说道:“有一次张夔的妻子忽然得了重病,痛苦不堪,得赶紧请大夫,不巧的是附近的几个大夫都出诊去了,只有到几百里之外去请大夫。张夔为了照顾妻子,不能离开。当时因为天降大雪,张夔的手下都嫌路远雪大,一个个面有难色,都不愿意去。看着太守心急如焚的样子,陶公当时说:‘太守的夫人就如同我的母亲,哪有母亲生病而儿子不尽孝的。请您放心,这大夫我去请。’于是陶公冒着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走了好几百里路才请来了大夫。张夔为此推荐陶公为孝廉,总算达到了进入官场的最基本条件。后来为了进一步发展,元康六年左右,陶公到了洛阳,他想通过张华引荐自己。当他带了礼物去见张华的时候,张华认为他来自南方而不予理睬。可陶公总是不灰心,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求见,终于打动了张华,他接见陶公后发现陶侃谈吐不俗,大为惊讶,就推荐他为郎中,可以有资格作为选官了。可是因为他出身寒门,当时的官场中都无人愿意用他。陶公只好投靠同样出身低微的,无人愿意做他掾属的伏波将军孙秀,孙秀于是把陶公召为舍人。陶公得到一介官职依然为洛阳的士族所轻视。豫章国郎中令杨晫因为和陶公是同乡,有一天为了提携他就和陶公同乘一辆车去拜见中书郎顾荣。可是到了顾荣家里面,就听见吏部郎温雅对杨晫说:‘你怎么能和这样出身低微的人同坐一辆车呢?’陶公在洛阳就是这样被鄙视的,他在洛阳坚持了五六年,只是无论他怎么付出,可就是毫无进展,哎,说来都是泪呀!估计那个时候陶公已经四十多岁了,看到仕途无望,他只好退出洛阳,到荆州南部武冈谋得了一个县令。没想到这才是改变他官运的起点。太安二年张昌叛乱,荆州刺史刘弘派陶公为南蛮长史主持镇压,结果陶公顺利的平定了叛乱,接下来他又在后面的十来年当中接连平定了陈敏、华轶和杜弢的叛乱。这几次大规模的叛乱的平定使得陶公的威望大增,他也因为军功被大将军王敦表为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从此成为威震一方的诸侯。”
桓温听到这里又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桓彝,他从来没有在家人面前诉说自己起家和艰难和仕途的艰辛,可是从他很晚才结婚并在三十六岁的时候才得到第一个儿子的情况来看,他的晋升之路并不会比陶侃轻松多少,一个内心谨正的人为了混成名士偏要佯疯卖狂,这种人格、精神上的分裂谁又能够承受得了?想到这里,桓温的眼里不禁泛出了一点泪花。
庾翼说到这里,注意到了桓温脸上的一些异样,就问他想到些什么。
桓温略带哽咽地说:“没什么,我只是不自觉地从陶大人当官的坎坷历程里面想起了自己家父的经历,当年若不是家父蒙令兄庾大人的提携,恐怕我今天都不知道在哪里混日子。我们家父子两代都深受汝家的厚恩,将来都不知道该怎样报答才行!”
庾翼道:“为国举贤是为官者的本分,元子你客气些什么呢?”
桓温道:“陶大人真是我等后生今后学习的榜样,您在他身边呆过的时间也不短,您能不能跟我说一下这陶大人身上还有什么美德值得您这么钦佩呢。”
庾翼道:“我最敬佩陶公的是他的务实作风,他曾经对我们说过:‘《老子》,《庄子》讲究虚华,不顾实际,这种做法不可取。’他勤于政务,不尚虚华,不但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地处理公务,还经常的微服出行,数十年来从没有懈怠过,州里没有什么大的坏事能够瞒过他的。他要处理的军政事务千头万绪,他条分缕析,从来没有错漏过。当年大将军王敦因为猜忌陶公,把他派到广州去任职。那里的因为比较安定,当地的官员都很懒散。陶侃怕安定的生活会让自己懈怠下来,他于是每天把一百块板砖搬到院子里,等到天黑再把这一百块板砖搬出院子外。很多人都不明白他这是干什么,有胆大的人就问陶公:‘您这整天屋里屋外搬砖折腾自己是在干嘛呀?’陶公说:‘现在天下动荡不安。作为臣子的正要为国出力。可是我的生活却如此安逸,我真怕这样的日子久了会消磨掉我的心志。我搬砖一是为了强身健体,二是为了磨炼意志,不让自己松懈下来,等到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出力。’陶公经常严肃的我们说:‘大禹是圣人,尚且知道珍惜光阴,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应该知道时间的可贵。怎么能为了追求安逸享受而把人生浪费在游乐当中呢?如果活着不能对世人有益,死了也没能留下好的名声,那就是自暴自弃。’每当宴会饮酒的时候,他都事先设定要喝多少,每当喝到了限定的数量但却还没有尽兴的时候,大家就劝他再喝多一点点,但他决不再饮。他对自己严格,对部下也这样。有一次,他发现有人因为喝酒赌博耽误了正事,就把那些酒和赌具全部没收。他把那些人带到江边,当着他们的面把那些酒和赌具全部扔到江里去,还把责任重大的那些人每人打了二十鞭子。经过陶公这么一整顿,整个荆州的吏风为之整肃,再也没有人敢饮酒赌博误事了。陶公还非常的注重农桑,有一天陶公外出,看见一个年轻人拿着一把还没成熟的稻谷在玩儿。就派人把他叫过来,问他道:‘你拿着稻谷干什么?’那年轻人根本不当回事,大大咧咧的说:‘走路看到的,随手就摘了一把,就是玩着呗。’陶公听了非常生气,就责备他说:‘你年纪轻轻的不好好种田,反而随便破坏别人的庄田。你知不知道粮食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于是命人抽了他十鞭子。”在他劝课农耕政策的治理下,从南陵郡到白帝城数千里的范围内都能够做到路不拾遗。尚书梅陶甚至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就算是陆抗等人都比不上。’”
当庾翼把陶侃的轶事讲了个大概后,桓温情不自禁的击掌赞叹道:“陶公的风范真是令人心驰神往,为官就是要象陶公那样的克己奉公,建功立业。一想到自己现在那么刻苦地钻研玄学,真是羞愧之至啊!”
庾翼道:“元子你也不必过于自责,孟子不是说过:‘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吗?既然连在朝廷中枢掌政的王司徒也酷爱清谈,那么清谈怎么不会成为一种士人趋之若鹜的风气呢?你现在从众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后若是能够成为一方诸侯,则这种爱好是很误事的。”
桓温道:“在下非常感谢您刚才的教导和指引,不过我尚有一事不明白。”
庾翼道:“你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我,我今天是知无不言。”
桓温道:“我过去听说陶公素性俭朴,但这荆州州邸却建得如此的豪华,恐怕不是用朝廷的款子建的吧。”
庾翼道:“元子你的眼光果然很锐利,这州邸是苏峻之乱后所重建的,本来应该是大鸿胪出钱的,因为陶公考虑到战乱后国库空虚,所以重建的时候就由荆州支付了大部分的费用,所以就显得特别的豪华。至于陶公本人,也许是自幼饱尝生活艰辛的缘故,无论于公于私,他原本都十分的节俭,后来老了之后,他的生活态度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似乎看透了一切,从此过起了富贵奢华的生活。他总共娶了几十个妻妾,生了十七个儿子,家僮有上千人。”
桓温听到这里惊讶得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他有点结巴地问道:“他拥有那么多的妻妾,岂不是逾制吗?陶公什么都好,就这一点万万不能学!”
庾翼微笑道:“‘求田问舍’本来就是一个幌子,你焉知陶公是不是为了避免朝廷的猜忌而故意这样做的,象他这样已经独霸一方的诸侯如果不追求一下个人的享乐难免会被认为有更大志向的。不过陶公是享乐而不堕落,小节有亏,大事却不糊涂,这才是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桓温也跟着笑着道:“稚恭叔,您也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你打算通过什么途径达到陶大人的高度呢?”
庾翼道:“大丈夫要建立出类拔萃的功业,首选的的地方就是疆场,如果能够达成克复中原的伟业,我将来就算是死在疆场上也无憾了。”
桓温打量着这个风仪秀伟的青年的英挺脸庞,立时被他那坚定的神态和坚毅的目光所深深的折服,他情不自禁的说道:“要是稚恭您将来要上战场,桓温愿意跟在你身边效犬马之劳。”
庾翼紧紧地握着桓温的手道:“元子,我早就很欣赏你的胆识和勇气了,要是我将来能够达成北伐的心愿,我一定要请你来做我的前锋大将。”
桓温也紧紧地握住庾翼的手道:“‘士为知己者死’,稚恭叔,您就是我的知己,我就算是自己死了,也要帮助你达成克复中原的心愿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