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英又遇流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志公步行回到同泰寺,刚好遇见方丈。

了尘方丈笑问:“怎么了徒儿,脸色不大好看?”

志公掩饰说:“师父,今天下山又破了两起凶杀案,我就感慨,人性怎么这么坏?”

了尘方丈笑道:“在最初的世界,人都是不坏的。那时人是从光音天福报享尽,堕落到大地上来的,一开始还会飞!那时的大地,福报很大,不用耕种,自然会长出‘地肥’且非常好吃。

堕落的天人贪吃‘地肥’,吃了就飞不起来了,于是有了分别心,起了贪婪心、侵占心,慢慢有了男女的区别......再后来,‘地肥’都被吃完了,大地又自动长出‘梗米’,虽然味道比‘地肥’差些,还是不用耕种,吃完又长......

若干年后,‘梗米’也没了,人类要吃饭,只有自己动手耕种,福报越来越小,人越来越自私,部落出现了......”

志公忍不住问:“师父,这是哪部佛经说的?”

了尘方丈说:“《起世经》,藏经阁的大藏经里有,有空你去看看。”

忽然傅大士走了过来,笑道:“方丈,我有话对志公说,打搅了。”

了尘方丈合十为礼,先走了。

志公跟着傅大士来到自己的房间,赶紧泡茶给师叔喝。

傅大士端着茶杯问:“志公,我教你的‘七支坐法’,练习得怎么样了?”

志公恭敬地说:“师叔,打坐了好多次了,心里还是杂念纷飞,难以入定。”

傅大士笑道:“‘身见’是对身体的执著,包括身体上的各种痛苦。老子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忙碌了一辈子,为这个身体,最后它还是要腐烂,变一滩脓水.....可是,谁不爱此身呢?许多痛苦都是因为‘身见’解脱不了,要想以心地法门修证,进而求得菩提正觉的话,最大的障碍便是‘身见’。

佛教尽管讲四大皆空,那是对于小乘‘不了义教’而言的,‘不了义教’你应该知道,就是不究竟、不彻底,照此修行不能成佛的!

在大乘‘了义教’来讲,是心物一元的。我们整个的色身四大,是由一念的业力所构成。‘业’不用我多解说了吧?众生所做的事都叫‘业’,好事叫‘善业’,坏事叫‘恶业’,不好不坏的事比如走路,叫‘无记业’。

首先,修证之所以达不到功效,是因为转不了业力所构成的色身,因此做不到无妄念。纵然有一点点清净,不过是第六意识偶然的、暂时的一种固执所造成的现象,不是究竟。做工夫修持不能得定,第一个障碍就是身见;第二个障碍是见地不清楚。四大色身也就是一念,色身不能转化,自然不能成就。

我们修持之所以不能得定,是因为身心没有调整好,尤其是身体的障碍太多,身见是最难去掉的。我们一打坐修定,身见--身体的障碍就有了。因此,不能去掉身见,想进入定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志公恭恭敬敬地给师父斟满茶,傅大士喝了一口继续说:“人生修道,证道,为什么不能成佛?因为首先身见去不掉,总觉得有我,有这个身体,把身体看得很牢。去身见,去世间之见,把物质世界,空间的观念,身体,佛土观念,统统去掉。连西方极乐阿弥陀佛国土,东方药师如来国土,以及世间法构成的世间国土观念,统统去掉。换句话说,把所有时空的观念,身心的观念,统统放下,要这样来修持才行!

摆脱了我们肉体的身见,身见就是八十八结使第一个解脱不了的疙瘩,把身见空掉了以后,就可以证得不生不死的法身。不生不死的法身,也是一句抽象的话,佛法只有实证,你证到了以后才知道,是法不可说,不可说,凡是说的都不对,这个就是法身。所以禅宗讲的悟道,第一步就是要证得这个空性的法身,身见才能够脱掉,才可以说学禅。”

志公听得如痴如醉,佛经深奥难懂,傅大士却说得举重若轻!

志公问:“师叔,《金刚经》说:’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是不是丢掉身见的意思?”

傅大士说:“然也!这是学佛的第一步,也就是学佛的结论。先通达无我,怎么样无我呢?先要把身见丢掉,一般人学佛打坐,不能得定,就是因为身见的问题。有身体的感觉,有身体的观念,再加上身体里玩弄气脉,任督二脉,前转后转,守丹田等……那都是玩自己的鬼名堂,都是身见。所以学佛有两句诗:‘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

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身见忘掉不是无我啊,只是无身见,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才可以得定。光是得定了无我,还不算佛法的究竟,我见没有了,只达到人无我的境界,人无我是小乘的果位。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就是佛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学佛最基本就是要得八解脱,例如第一个要解脱的是身体,能不能解脱身见?大家打坐念佛,闹了半天都在身体上闹,身见不能解脱就身心都不能解脱。打起坐来,坐在这里入定,纵使你定得很好,身见忘得掉吗?总觉得有自己这个身体在这里,对不对?这就是身见。为什么用功不能得定呢?身见去不掉。身见怎么样去得掉呢?要呼吸法门‘安那般那’到达了。”

志公问:“师叔,究竟什么是‘安那般那’法门?我听你说过两次了。”

傅大士答:“‘安那般那’就修‘出入息’,佛经你读过不少了,当知天台宗讲究止观止法,即是从十念法中之‘安那般那’入手。念此法必须先知道吾身是由四大(地、水、火、风)和合而成,加上‘空’大而构成了身体。;加上‘识’便成六大,再加上‘觉’构成人体完整的七大!因此在肉体生命有了精神灵魂之作用,而有知觉、感觉纳受之作用。

天台宗的‘六妙法门’就是修‘安那般那’的,禅修为渐修法门,一切佛法大小乘皆由渐修而来,所谓的顿悟法门也是由渐修而来。六妙法门包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一、数

数息为六妙门之第一步。所谓息,即是一呼一吸之间,叫一息,也叫一念。数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计算其次数。目的在于去除妄想,因为凡夫一念之间具有八万四千烦恼,数息等于是打鱼拉网,慢慢收,心收拢之后,一到心无散乱时就不要数。如果再数,则是头上安头,多此一举。如何数?可以从一数到十,也可以倒过来数。

二、随

数到了息就不要数了,于是进入随的状况。如庄子所说:‘常人之息于喉,至人之息于踵。’此时心息相依,气息吸即到足,产生轻快之感,不想下坐,但还未到禅定之境。

三、止

息灭之后即止,如密宗的宝瓶气。息也灭了,杂念也停了,称之为止。止通四禅八定与九次第定。定在禅学里为共法,必须做到。

四、观

观,即观察妄惑,达观真理。做到了止,不修观,则与外道相同。佛法之异于外道者,在于般若慧。慧从何来?从起观与修观而得。如何起观与修观?方法很多,你从佛经里找。

五、还

观之后为还,就是回转之意。回转到法身,般若,解脱。法身,乃心念清净的属体。般若,是圆满无瑕的属相。解脱,为千百亿化身的属用。简单说,就是‘体相用’,这三样平等具足,即称之为还。

六、净

还之后为净。此是真正的净土。即如净土宗的唯心净土,清净法身。”

志公本具大智慧,一点就透,欢喜地说:“多谢师叔指点,我明白了,由止到定,定发神通,得定起观的认识!到了止,没有妄想杂念,则息灭念无,可能通达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等层次!

难怪《楞严经》说:‘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修到止的层次,若只内守幽闲,满足于定中所显发的神通,仍属于外道境界,决非究竟,必须继续修‘观’,才能通达慧海。”

明心见性见到自身实相了,就‘不起见身’,不会把肉体看得很牢,身见没有了。以小乘来讲,有两种障碍使我们不能成道,就是见惑和思惑。思惑是我们带来的业报,就是贪、嗔、痴、慢、疑。见惑是观念的错误,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这时了尘方丈敲了敲门,走了进来。

方丈笑道:“二位都是大智慧之人,我谈谈我的看法。我们的身体肉身是报身,有善报,有恶报,有不善不恶之报,一身都是业。肉身还在,就有生、老、病、死,就有病,且随时都在病中。你看,佛与佛见面,还问少病少恼否?气力安否?众生易度否?可见众生都很难度。我们看孔子教孝,教仁,为什么呢?社会上不孝不仁的人太多了!圣贤的一切教化,都是对病而施药。那么我们修行最难的,就是少病少恼,气力安否?譬如在打坐的时候,感到腿酸腿麻,这也是病。感觉那里气动,都是病。

我们学佛的人,先要把‘我见’忘掉。真正忘掉‘我见’,已经快要成佛了。‘我见’先不要管它。‘身见’最难忘。所谓见,就是观念。我们修行最难的,就是去掉身体的感受,去掉四大所发生的感受。如果真能够去掉的话,四大空掉了,‘身见’忘掉了,那‘我见’去掉了一半,好办了。我们现在最大的痛苦是身见。

玄幻魔法推荐阅读 More+
女神之凡灵传

女神之凡灵传

阳丫丫
仝千寒和花雨泽为了改天逆命,经历了几世情缘,过程中为人民造福,甚至牺牲自己......
玄幻 连载 7万字
兽疆

兽疆

卯小八
在这种族繁杂的大陆,拥有最残酷的生存法则,人若为食,你当如何?是奋起而战,还是俯身为奴!
玄幻 连载 19万字
穿越异界做大侠

穿越异界做大侠

秋豪之末
来回在两界穿梭的张扬,一边是门派继承人,一边是富家浪荡公子哥········
玄幻 连载 4万字
这个网王有点乱

这个网王有点乱

木石奇圆
一个穿成空条承太郎的小宅,在混乱的网王世界瞎折腾的故事......
玄幻 连载 54万字
仙逆长生

仙逆长生

莺歌
他身世落魄,智慧坚韧和权斗谋略助他逆势崛起,一路赢得千宠万爱。 好在情债不压身,热血犹长存,看他如何经历命运轮回迷局,轰破仙族万年布棋,一统阴死、人畜和天罗三处大道,统率亿万修士,抵御仙族血战仙界,却发现自己竟然是仙帝二代。
玄幻 连载 88万字
魔之鸦

魔之鸦

冥王星上有鲸落
潇潇魔殿,芸芸众生,堂堂魔神惨遭陷害!众叛亲离,爱人被害。待到涅槃重生之时,我李千寻定会为自己不平的前世今生讨个公道,替心爱之人报那心下之仇!
玄幻 连载 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