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淼SIR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述一个事情,大家有兴趣可以阅读一下, 坚持科学客观,反对封建迷信。
还记得事情是这样发生的:2019年的年初一下午15点左右,我还在睡觉。迷迷糊糊地听到家里有人在讲话,有时是阴声细语,有时是吵吵闹闹。当时还在昨晚年三十值夜班的状态下,没有会过神来。
年初一应该是高高兴兴过大年的时间,大家欢乐融融地聚在一起才对的,虽然在我们这边没有包饺子等风俗,好歹也应该有过年的气氛才对。经过十分钟的回神,也隐隐约约听得出来。我的妈妈在问我儿子事情。
妈妈问儿子:“放在厨房边上的小背包有无拿过?如果有你就拿出来...... ”
儿子答:“没有拿过,什么样的小背包,我都没有看见过。”
来来回回,问问答答都是这样的话,突然家里我的爸爸、老婆、姐姐、女儿也走了过来围在一起。我从房间出来,了解一下情况。
我妈妈六十来岁,她说:“昨天年三十你给了500元,你姐姐给了500元,一共就1000元。今天早上拿了200元出来,100元拿去按摩。”
上了年纪的人,腰部多多少少有点不舒服,一般去按摩一下会好点。据我记忆中妈妈讲过以前大公社,为了拿工分,年少的时候参加了水库的建设。七十年代的时候都是这样的,不管去哪里干活,一干活都是一起去,也没有什么投机取巧。拿着锄头和箩筐就到水库里担泥。经过大公社,大集体生活的人都知道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 年代的齿轮重来都没有停止过向前转动。在《平凡的世界》中也出现过这样的类似的情况,只不过他写的是窑洞下农村生活。而我们这边没有窑洞,形式基本上差不多。生活方式也雷同。
我爸爸问妈妈说:“是不是拿了出来不知道放在哪里去?经常都这样。”典型的夫妻日常交流模式。
妈妈轻蔑说:“绝对不可能。明明早上从厨房这里拿了200元,包就挂回平常这个位置。”然后重头到尾把这个过程演示了一遍。还着重把每个细节都是强调到位。把口袋里剩的82元也掏出来。还说了谁家的那个孩子也这么大就被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威胁要钱。听了这样的话,我老婆也站不住了赶紧又问儿子:“有无这样的事,不要害怕,有就讲过来。”一副现代版教育孩子画面马上呈现出来,还去儿子房间到处搜查,又断断续续半个小时。
真的是,哪个家里没有点事,或大或小,或简单或复杂。你们说这样的事情会有结果吗?如果是你会怎样处理呢?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客观的情况:家里的人物爸爸、妈妈、我、我的姐姐、老婆、儿子、女儿。5个大人、2个小孩。在正常认知范畴下5个大人无明显的作案动机,金额不大。我的女儿还在读幼儿中班。那我儿子小学三年级,刚好符合作案条件。经过我妈妈一翻的描述后变成了重大作案嫌疑人。于是我也耐不住寂寞了。
我叫儿子过来问:“现在情况很糟糕,表面证供对你很不利,钱是我和你姑姐给你嫲嫲的,我们可以排除在外。你爷爷平时是给钱你嫲嫲花费的,所以没有这个嫌疑。你妈妈也没有这个必要拿这个钱。还有你妹妹还是幼儿园身高还不够高。所以现在你的嫌疑很大。只要你讲实话,无论结果是怎样,我们都不会怪你。”往往像以上这样说话,基本上就已经定了别人有罪。
儿子没有激动也没有哭泣回答到:“爸爸,真没有拿过,见都没有见过。”
正所谓捉贼拿赃,我们也不能冤枉一个小孩,更何况是大过年的时候呢。又一轮的大人教育小孩的画面出现。这个会不会变成无头冤案呢?或者变成千年未解之谜呢?是不是草草再给点钱妈妈就了事呢?
为了彰显法律的公平和公正,这个事情必须要有结果,还要给大家一个交代。如果能把这个小背包找出来问题就基本解决99%,如果那么容易找,全家人也不会找那么久。都没有结果了!
正当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想起曾经过看过一本书里面提到过:以前有些办案的人员追查一宗盗窃案查了很久也没有头绪。几十年前不像现在有监控、有仪器可以发现作案现场有什么蛛丝马迹。往往都是靠现场的的证据勘察、个人经验、目击证人等等来破案的。书中记载着这些办案人员后面来找到了一个命理师,说了以上的情况。然后命理师通过排八字,说出了整个盗窃案的过程,从那个方向来,从那个方向走,使用了什么工具逃跑,盗窃人员的身高和外貌特征是怎样........结果大家也应该知道肯定是破案了。这本书中提到的八字分析过程,天干、地支、子午卯酉就省略了。每每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也感想,唉!真的是无巧不成书,作者、作者真的能作才行。作品的意义在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范畴,正如我们以前读书考试一样,考试的题目源于教育大纲也不拘泥于大纲。正道如此也不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