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浪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一次苟参和大汉和亲乌孙正使常惠护送相夫公主从长安道敦煌郡来,用了三个月时间。

那次是为了稳妥,而这一次,苟参一路疾行,正月十五从长安出行,到了敦煌郡,才是二月中旬。

苟参带人马一路所受到各地郡府高接远送不必细说,单是到了敦煌郡那天,敦煌郡太守陈璲亲自出郡十里去迎接苟参。

苟参还是那个苟参,只是,如今他的身份已经成为大汉国新任西域都护使、而且,更是如今大汉国皇后弟弟,就是外戚。

因此,陈璲才这样大费周章。

苟参被陈璲迎接到了敦煌当天,敦煌郡摆酒设宴,隆重欢饮苟参再次莅临敦煌。

曲终人散后,陈璲将苟参亲自送至府邸休憩,然后才转身离开。

其实陈璲自从去年冬季代表大汉国接纳匈奴屠耆部族归降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在未来的一个不远的日子里有升迁的可能了,只是,陈璲没想到,自己调任升迁的诏令没到,去年冬天回到长安就被天子下了廷尉的苟参却摇身一变,鲜衣怒马的鹞子大翻身,来了一个故地重游。

世事无常!

再次面对着苟参的时候,陈璲不得不感叹“天命难知”,而只好殚精竭虑的做到“人道易守”了,看来,今后自己还是应该多多对这个年轻的都护使陪着小心才是。

“自己怎么没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姐姐或者妹妹呢?”

陈璲的心思苟参也懒得猜,等陈璲离开,又停了一会。他才出门到常惠那里求见。

常惠果然没有休憩。刚才在酒宴上。常惠的情绪看起来就不高涨,而苟参这回登门拜访,常惠觉得这个苟参还是那个苟参,没有因为身份的转换而眼高于顶,真是一个有心人。

“侯爷,去年冬天,苟参奉诏将魏和义押解回到长安,临行时侯爷曾说要苟参早去早回。熟料,事不遂人愿,倒是耽搁侯爷在敦煌驻扎了许久。”

“苟参,诚惶诚恐,汗颜之极。”

面对苟参的自责,常惠摇头说道:“这和都护何干?”

“都护在长安的经历,老夫家人已经来书信提及,都护也是不容易,进去廷尉,出来都护。算是两世为人。”

“来,刚才人多嘴杂。老夫这会以茶代酒,恭祝都护今后在西域大展宏图。”

苟参谢过常惠,两人对饮一杯问道:“自从去年匈奴屠部族的王子姑瞀楼被侯爷带到长安,天子已经纳降了他们,大汉国和匈奴边境应当暂时和平才是,可为何又有匈奴人袭扰乌孙国一事?”

“请侯爷教我。”

常惠点头说:“去岁都护去了长安,对西域事情实在是有所不知。”

“当时屠耆单于率四万大军征讨车犁单于,车犁战败,向西北撤退,呼韩斜却趁机偷袭了屠耆单于,而屠耆单于愤怒之下,又领兵进攻呼韩邪,惟天公不作美,天要亡屠耆,屠耆单于遇到了暴风雪,几乎全军覆没,这才有屠耆单于自杀而屠耆的儿子姑瞀楼前来寻求大汉帮助又被都护生擒一事。”

“且渠都隆和屠耆单于的小王子姑瞀楼投降了大汉,那个车犁单于,也向呼韩邪投降。”

“而屠耆单于自杀后,匈奴单于庭地区空无兵马,原来占据了匈奴东方乌藉单于却趁机作乱,占领了单于庭。”

苟参问:“侯爷,这个乌藉单于当初不是和呼揭单于一起放弃了单于名号,投奔了车犁单于吗?”

“是,”常惠说道:“都护说的是,匈奴人反复无常,乌藉单于想趁火打劫,就重新自立,占领了单于庭。”

“但是乌藉单于到底势单力薄,没几天就被呼韩邪的军队打败,乌藉单于也被杀。”

“至于岁旦是突袭乌孙的匈奴人,老夫以为,这些人应该是呼韩邪的堂弟休旬王指派的。”

“我听说,这个休旬王在西部自立为闰振单于,而且,此人好像和狂王有些交情,不知,岁旦那会忽然袭扰了乌孙,是否和狂王被杀、细沈瘦被诛一事有没有关系。”

常惠看了苟参一眼说:“据乌孙的使节韩立禀报,匈奴人刚开始袭击的主要目标是乌就屠那里,但是匈奴人到了半路却不知如何又拐向了赤谷城方向,所以,乌就屠部族倒是没有多大损失,赤谷城,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苟参想想说:“侯爷说的有理,我也觉得匈奴人为泥靡报仇是真,不过半道儿转向的原因,可能是觉得乌就屠势大而赤谷城虚弱。”

“因此,天子有诏,让侯爷尽快主持将相夫公主赐婚到乌孙去,想必就是为了急速安稳赤谷城民心。”

“这个,老夫了然,明日,老夫就让人到赤谷城见元贵靡,要他们乌孙和亲使团前来迎娶相夫公主,倒时,老夫前去赤谷城,将和亲一事办妥,届时,都护和其其格公主的婚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苟参听了对常惠一鞠躬:“一切有劳侯爷。”

常惠一笑:“以肉驱蚁而蚁愈多,以鱼驱蝇而蝇愈至,匈奴人也是无利不起早,想着乌孙内乱而趁火打劫。”

“这西域之地,也该需要好好统筹一番了。”

苟参听了默然。

常惠的话里有话,如果去年岁旦到乌孙国骚扰的是匈奴闰振单于的话,那么此人可能就是想出其不意的到乌孙那边捡便宜。

因为往常匈奴人要是出动兵力往往都是秋高草肥的季节,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情,往往都是无利不起早。

或者,这个新立的闰振单于也就是想借着岁旦的偷袭确立一下自己在匈奴里面的名望罢了。

而常惠的话里还有一个含义,那就是说西域都护使郑吉的确老了。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郑吉也许并不是不想去阻击前去攻打乌孙的闰振单于。而是心里有些得过且过。熬一天算一天,所以,才至使匈奴人打完了赤谷城后全身而退的撤走。

“郑都护在西域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被天子封赏为安远侯,也可以荣归故里了。”

不知道老年人是不是都喜欢回忆、喜欢暗淡心情,常惠说着,脸上又落寞起来。

苟参看看时间不早。告辞了出来,还没回到自己的住处,相夫公主就派人来请他过去。

苟参心里摇头,他就知道相夫公主坐不住了。

从去年到了敦煌到如今,自己是一会乌孙一会长安的,来来回回的跑,还经历了许多的事情,而刘相夫呢?憋在敦煌寸步难行。

苟参一直觉得相夫公主绝对不是一个好相与、或者是耐得住寂寞的女人,虽然她外表羸弱,但是内心及其有主见。

这种人被生活冷落的时间太久了。人性被压抑的时间也太久了,一旦有了翻身做主的时机。怎么都不会放弃近在咫尺的机会束手待毙的。

苟参让请自己的人先回去复命,他到住处拿了一样东西,就到了相夫公主这边。

几个月不见相夫公主的面,苟参觉得她果然清瘦了不少,本来就弱不禁风的样子如今竟然有些瘦骨嶙峋的摸样。

苟参参拜完毕,相夫公主就启唇说道:“相夫恭贺都护了,听闻都护和皇后姐姐相认,让人真是感到不胜唏嘘。”

苟参谢过相夫公主,说道:“风不可系,影不可捕,苟参浮浮沉沉十几载,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如今也看的淡了些。”

刘相夫的脸型瘦了,眼睛却显得越大,她看着苟参说:“都护人中豪杰,就是没有皇后这个屏障,想来在大汉国出人头地,也不是难事……”

果然,这个刘相夫说着说着就将话题扯到了她自己身上,苟参说:“苟参这次离开长安时,天子诏曰,命苟参早日达成相夫公主赐婚事宜。”

“刚才,苟参已经和常老侯爷会晤,侯爷也说,明日就要人去乌孙见乌孙王元贵靡,要乌孙那里的迎亲者早日到来,迎接公主。”

听到苟参这样说,刘相夫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如此,真是多谢都护了。”

“公主,苟参只是一个都护,公主是千金之躯,诚然如同公主所说,公主在和亲之前也是受苦人家的女子,但是今后,公主就是乌孙国王妃了,所谓否极泰来,苦尽而甘至,今后,请公主还是直言称呼苟参名字就好。”

“否则,苟参难以答允。”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棺材里的新娘

棺材里的新娘

东家蓝猫
生活在21世纪的蓝貌,在花一样的年纪还没享受完青春,就被猪队友陈情情坑带去古墓考古,不慎跌进棺材里,再醒来时竟然变成穿着大红的新娘服躺在棺材里,不幸就这么开始了...... 作为唐国的大皇子,萧颜本该风平浪静的生活被这个莫名其妙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女人搅得一团糟,“都死透了还能爬出来,还这么不安分,是不是考虑再塞回棺材里去,封棺!活埋!”看着吃的满嘴流油的女人,颜逸笑着想......
历史 连载 0万字
1625冰封帝国

1625冰封帝国

龙吟森森
这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 白桦、雪松、冷杉,鳞次栉比 草原、森林、苔原,星罗棋布 大河、湖泊、沼泽,人之所在 紫貂、灰狼、黑熊,出没其里 黑油、黑铁、黑煤,密密匝匝 使狗、使鹿、使马,随心所欲 狩猎、渔猎、游牧,不亦快哉 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 雅库特、乞儿吉斯、哈萨克, 俄罗斯、哥萨克、喀尔喀, 女真、科尔沁、察哈尔, 纵横其间, 一个汉商之子,横空出世,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 他能有什么
历史 连载 213万字
竹隐京城,原来是将军

竹隐京城,原来是将军

千渊
书香世家的高材生少女竹隐穿越炽擎国,一见钟情,腹黑追夫。十八般武艺的恋爱经历,一步步成长的权谋过程。她敢爱敢恨,面对权势不为所动,面对威胁舍生忘我,对家人倾其所有,对国家奉献终身。被污蔑,被陷害,被嫉妒,被诋毁,没事,终将有一天我会还回来。亦竹隐,是小女儿,也是大丈夫。
历史 连载 11万字
1840印第安重生

1840印第安重生

想不想吃西瓜
马哨,中学物理老师,重生到1840年的美国,成为一名阿帕奇族印第安人。他必须拯救自己的民族。 —————————————————————— 关键词:十九世纪、美洲、墨西哥、殖民、印第安人、黑人、华工、铁路、科学、工业革命、南北战争……
历史 连载 29万字
魏忠贤的春天

魏忠贤的春天

躲雨的麻雀
悲催的穿越,富二代成为阉人;艰难的逆袭,阉人成为九千岁。悲与乐,爱与恨,他来表演;好与坏,善与恶,你来判断。 他不是魏忠贤,他正进行颠覆人们眼球的改变;他是魏忠贤,他微笑着迎接他的春天。 不是历史,勿要牵强附会。读者交流群:275843063
历史 连载 56万字
东晋隐士

东晋隐士

昔三
人在东晋,被迫隐逸。永和七年,北方战火纷飞,冉闵灭后赵。苻健以后赵新亡,取关中,长安,僣称天王、大单于,建元皇始,建宗庙,置百官,建都长安,国号秦。 江淮一带,形势如烈火烹油。南方歌舞升平,庙堂之上,门阀政治斗争不断,江湖之远,士大夫们纵意山水,乐酒清谈。 这一年,著名人士王羲之大笔一挥,《初月帖》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一年,十六岁的谢道韫看着漫天大雪,触景生情,留下千古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历史 连载 9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