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头不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涪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干、支流水能蕴藏量共计有372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总量为133万千瓦。江油以上干、支流每年平均径流量达91.8亿立方米,从1953年开始,在涪江上游干支流规划了铁笼堡、南坝、武都、风箱滩、桂溪5座控制性综合利用水库工程。总库容22.45立方米,有效库容17.44亿立方米,除可滞洪削峰,调节洪水外,还可建5座总装机58万千瓦,保证出力20万千瓦的中型水电站。支流火溪河,可作5级开发,总装机31万干瓦。干流江油以下水能蕴藏量138万干瓦,采用低坝引水或低水头河河床式开发,规划有21个梯级,共可装机37.4万千瓦,保证出力17.7万千瓦。
涪江干流水力资源的开发,从1944年伊始至1988年,已建成平武南坝、大坪、三台永安(即前柳林滩电站),射洪东风、螺丝池,遂宁小白塔、龙凤,潼南三块石等8处梯级电站。装机37台、容量共6.7万千瓦。另有绵阳开元,三台文峰,潼南安居3处梯级、铜梁安居、合川渭沱及射洪螺丝池电航工程电站,建成后涪江干流12座水电站,装机共达16.3万千瓦。支流也将陆续建成一批小水电站,装机近3万千瓦。
涪江沿岸人口稠密,城镇密集,沿干流仅乡以上集镇即达80余个,历来是我省重点防洪区域。据历史资料记载,仅1744至1949年间,就出现过地跨上中下游的流域性大洪水15次,平均不到14年即发生一次,200年间,沿江县以上城市遭受洪灾50城市次,干流上的绵阳、三台、射洪、遂宁、潼南五城即遭洪灾达32次,平均22年被洪水洗劫一次。涪江流域大范围洪水在个别时段,更有连年发生的情况,如1781年与1782年,1920年与1921年,1936年与1937年都是连年洪水,沿江农田、集镇连遭劫难。据记载,绵阳在1692年至1770年不到八十年时间,曾连遭4次洪灾,被迫将地方政府迁往罗江。《直隶绵州志》载:“康熙三十一年(1693),绵州涪水异涨,冲城而过,东北二门荡为水国,堤亦乌有。城圮,后因徙治罗江。”第二年即康熙三十二年(1693),涪江洪水又没绵州:“壬申,涪江暴涨,冲刷城恒,公廨、仓库胥付波臣。”“城沦于水,文庙独存。”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绵阳又遭洪水,“城堤并遭冲圯。”绵阳连遭洪水之灾,乾隆三十五年(1770),绵阳“涪水异涨,城垣倾纪,裁汰罗江,移州焉。”
涪江在三台县城以上的长坪乡盐井村向东折了个90°的大湾,由东塔山下流过三台县城,这就减轻了洪水对县城的威胁。但在一千多年以前,涪江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从盐井直迫三台城下。每到汛期,涪江洪水“狂澜陆高,突堤啮涯,包城荡垆,岁杀洲民,以为官忧”,城外防洪堤常被洪水冲毁,唐开成五年(公元840),梓州州官郑复调三千兵卒在今盐井柳林滩一带涪江东岸低洼处,开辟了一条新河,使涪江改道东折,减轻了三台县城的洪水威胁。三台另开新江,是古代治江防洪的一次大胆行动,功垂青史。
涪江是四川省江河防洪开展较早的河道之一。据记载,涪江中下游防洪堤早在公元835年的唐代即已兴建。以江油为例,在18世纪中,1781年建中坝猪市河堤,1793年建中坝大河堤,1794年建武都潘公堤等;绵阳筑堤防洪始于1195年的宋代,射洪金华防洪堤建于1199年,由宋提刑王勋主持兴建。射洪县城所在地太和镇地势洼下,“城垣位于江滨河东大山逼处”,1734年建镇后以土筑城墙防御洪水侵袭。1891年始,又筑顺水竹笼卵石堤于渡口;遂宁县的柳堤建于1543年。1199年,王勋在三台、射洪修建的涪江堤高5米以上,并留有一级马道,采用了复式断面。公元1548年的明代遂宁知县肖禹臣,用木桩填石方式处理基础,建护堤二百余丈。1737年的清代、射洪知县庄大椿修建金华镇东关外堤,“铸铁娱蚣二十四镇之,水不为患”。以上江堤所采用的堤坝断面、材料及防冲措施业已初具现代防堤之雏形。建国55年来,随着涪江流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沿江两岸及河心洲坝,修建了大批防汛抗洪工程。
1976年以前,江油城中坝镇沿江上下仅有重点堤防17.7公里,且防洪标准低,不能有效防御涪江洪水。1976年后,对原有堤防进行加固整治,疏竣了被淤积的河道、拓宽行洪断面,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新建中坝至彰明镇沿江防洪大堤25.8公里。建成后经受了1978年9月2日和1981年7月13日两次大洪水的考验,有效地保护了大片农田免受淹没,使特殊钢公司、江油发电厂、氮肥厂等厂矿企业在两次大洪水袭击下安然无恙。
射洪、蓬溪、遂宁船山区沿江地带,历史上常受洪水袭扰,建国以来陆续修建了一些防洪堤、救生台,但标准较低。1981年后,射洪、遂宁城区修筑了7.5公里能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混凝上斜墙防洪堤坝,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至今两县一区已在沿江兴修了主要防洪工程94处,其中堤防长41公里。并在60个河心洲坝上建救生台55处。
建国55年来,涪江干、支流沿线兴建、改建了各类防洪工程数千处,各式防洪堤总长近千公里,仅中下游重点地段堤防就有156.28公里,在上自绵阳下至潼南的100多个河心洲坝上,还修建了防洪救生台102座。众多的防洪救生工程在汛期对沿江数十个城镇、上百万亩农田及众多的厂矿企业,以及河心孤洲上的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保护。
涪江六峡编辑词条
B添加义项?
涪江六峡地处“李白故里、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华夏诗城、火药之乡“--四川江油市,在江油市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窦圌山和佛教圣地观雾山之间,紧靠猿王洞和藏王寨。北起于平武县响岩扇铁沟南泽坝,东南至武都镇白石沟,全长约20km。总落差近50m,河床平均纵比降在2.5‰左右。自扇铁沟向南,这六个峡依次为石门关峡、平驿峡、喇叭峡、藏王寨峡、牛鼻子峡、挖金峡等景点。2009年,武都引水工程水库修成后,库区回水长37km,可直达平武县南泽坝。届时,这六个峡所在的河段将连为一体,成为开发前景最大的人工湖面。水利部发文正式授于涪江六峡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四川涪江六峡风景旅游区依托被******同志誉为“第二都江堰“的武都水库,涪江六峡
涪江六峡
该工程建成后,在涪江上游形成峡谷河段,两岸悬崖绝壁、奇峰峻岭、山峦叠嶂,且山谷众多悠长,生态自然风光真是风景如画,40公里黄金水道途径画屏峡、六龙峡、燕云峡、青天峡、飞瀑峡、芳春峡等六道峡谷,景区故此得名“涪江六峡“。
注:原涪江六峡名称依次为石门关峡、平驿峡、喇叭峡、藏王寨峡、牛鼻子峡、挖金峡。新六峡名称根据景区内景观资源特色并结合李白著名诗词提炼而成。。
折叠编辑本段涪江六峡
画屏峡是因李白“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诗句而名。李白去古江油关的路上,看见美丽如画形如镜屏一样的山中,一群劳作的山民,在夕阳西下吼着山歌,扛着农具,背着烧柴高兴而归,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绝句。
六龙峡是取自李白诗《蜀道难》中的诗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转之回川“,意思是由于上面道路全是石凿栈道,险峻狭小,空间低矮,马车经过要回头,所以这里又称“倒马坎“;下面有奔腾澎湃的激流冲击在悬崖绝壁上呈现倒流之势,展示了涪江河道狭窄,山势雄伟的峡谷景观。
燕云峡是取自李白诗《赠江油尉》中的“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厅“诗句,意思是峡谷中的野燕在悬崖上筑巢,白云冉冉飘过,充满了闲静的气氛,描绘了这里的峡谷林木丰美、溪流跌谷、水雾飘然的壮丽景色。
青天峡是取自李白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句,形容藏王寨一带的峡谷涪江六峡
涪江六峡
险要,绝壁千仞,充分展示了青天峡的奇险景观。
有诗为证:
千仞绝壁一线天,一水相勾两山连;
轻舟荡漾观奇境,游人仰望齐惊叹!
飞瀑峡是取自李白诗《蜀道难》中“飞湍瀑流争喧豗(音:hui),砯(音:ping)崖转石万壑雷“诗句,砯是指水冲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的意思是激流和瀑布把山石冲得巨响,激流推着恐惧巨石回转,雷霆般响彻万壑千山。描述了江水、幽谷、翠竹、飞瀑大自然的壮美。
芳春峡是出自李白《送友人入蜀》中“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诗句,是景区北面的第一个峡谷,它紧邻煽铁沟古镇和龟山。这里田园花卉,松涛竹林,山水相依,栈道绕行,色彩缤纷如阳春三月,故名芳春峡。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定位
涪江六峡“紧依九寨环线,堪称九寨旅游线上得“黄金水道“,整个风景区地处国家4A风景名胜区窦团山和国家级森林公园观雾山之间,左侧依偎西羌九黄山猿王洞景区,“涪江六峡“景区内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有明代流之皇帝朱帝栖身地藏王寨、现代武僧海灯法师修炼和圆寂之处极乐堂寺庙、普贤菩萨去峨眉山之前修炼圣地普贤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邓艾失守的江油关、四大发明火药发明地。。。。。。
折叠编辑本段景区规划
“涪江六峡“旅游风景区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负责总体规划设计,东北大学负责控制详规设计。景区定位:峡谷生态自然风光与李白山水诗词文化为特色,以观光旅游、生态养生旅游、度假休闲旅游为重点,建设国家5A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涪江六峡“风景区以九寨沟为依托,以李白文化、三国蜀道文化为核心,以水上休闲体验为特色,景区内旅游项目众多,游客参与度较高,看、赏、玩、品及体验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同时增加旅客挑战极限的体验。涪江六峡风光
涪江六峡风光
游客在“涪江六峡风景区“内乘坐豪华舒适的现代化观光游船,往返“涪江六峡“80公里黄金水道,水域总面积14平方公里,观两岸奇特自然风光,感受畅游原“长江三峡“之乐意,其间可以前往普贤寺、极乐堂进香,到“四海龙王庙“为身临“商海、宦海、学海、福海“者许愿祈祷,上“六峡科技观光塔“观光,到“邓艾军营“体验军体运动,走“马帮栈道“会意“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意,到“藏王寨“感受历史变故,看火药发明感悟中华四大发明之伟大,进“民俗文化村“感受“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的大中华,参加水上运动项目、攀岩、蹦极、游泳或是漫步沙滩、或垂钓,真是悠哉乐哉!畅游归来晚上或住煸铁沟古镇,体现中西文化融合,或住六峡国际酒店感受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或宿水上豪华移动酒店体验“泰坦尼克号“的水上浪漫,品尝“涪江六峡“生态野鱼、娃娃鱼和观雾山绿色鸡、兔等特色餐饮。
折叠编辑本段景区介绍
在六峡两岸平均4km宽范围内,1500m以上的山峰就有10余座,更远一些还有2000m以上的高峰,最高峰牛心山为2231m。涪江峡的单个峡谷最大高度约100m左右,由于峡谷后侧陡崖一个接着一个成阶梯状排列,因此峡谷总高度可达1500m以上,最底下的峡谷壁几近直立,十分险奇。
由于涪江六峡的上游源头为杳无人烟的雪宝顶,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黄龙、九寨沟和王朗自然保护区,沿途没有大城市,是一片至今尚未开发的净土,故此涪江水质清亮透明,峡区环境优美,绿水衬以青山黛黛,芳草茵茵,溪流声与鸟鸣声不绝于耳。炎夏季节,峡中凉风习习,且没有太阳
曝晒之虑;秋季来临则可观赏观雾山满山红叶;冬季白雪衬以陡峭幽深的崖壁,黑白分明,层层叠叠;春季则更是万木复苏,鸟语花香的大好季节。可谓四季有美景,处处皆仙境。
武都水库建成后,自南泽坝库尾至北城首实现游艇通航,此外,沿江有公路相通。水路与公路游览,游客可任意选择,充分领略大自然赐于的优美景区。随着涪江六峡的开发,观雾
山----涪江峡----窦圌山(含藏王寨山南段)将成四川省组合最佳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折叠编辑本段游览项目
(一)南山门建筑风格:中国关城式建筑功能:出入口服务
(二)北山门建筑风格:中国关城式建筑功能:出入口服务涪江六峡景点效果图1
涪江六峡景点效果图1
(三)煽铁沟港建筑风格:明清建筑风格功能:港口服务水陆中转
(四)观雾山港建筑风格:明清建筑风格功能:港口服务水陆中转(五)六峡饭店设计理念五行文化建筑风格:明清园林建筑功能:食、住、购;游客中心建筑风格:明清风格功能:导游、招商、购物、咨询。
(六)沙滩浴场功能:沙滩休憩、娱乐沙滩浴场选址于武引水库上游,处于敬家坪、荆竹林之间。以游人安全第一为设计原则,采用海滩浴场的标准,以及海滩浴场的环保经营理念,打造成为“西蜀的夏威夷“,在沙滩与道路之间设置滤沙槽,使沙滩在丰水期水漫上岸,但沙子被过滤拦截。涪江六峡景点效果图2
涪江六峡景点效果图2
(七)四海龙王庙设计理念:四海龙王恩泽八方建筑风格:双层重檐歇山式十字顶功能:祭拜、赛事观赏意境:神圣不可侵犯
(八)六峡塔设计理念:唐文化表现符号建筑风格:八角七层仿唐式建筑功能:登高观光,夜间导航意境:配合唐李白诗之旅
(九)栈道:1.古栈道设计理念:体现三国蜀道文化建筑风格:仿古木式功能:游览观光。体验探险意境: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景区栈道设计理念:环境呵护建筑风格:仿古木式功能:保护植被,方便行走意境:峰回路转,曲径通幽
(十)邓艾军营设计理念:重现“魏国伐蜀“历史,感受三国文化建筑风格:仿古战军营功能:野营、观光、军体娱乐涪江六峡景点效果图3
涪江六峡景点效果图3
(十一)观音寺设计理念:佛教伽南建制建筑风格:明清风格功能:宗教朝拜、旅游观光意境:自觉自悟、见心见性
二、精彩纷呈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中重在感受六种文化,打造品牌“诗之旅“。
(一)体验藏羌风情,感受民族文化
(二)千年蜀道,感受李白情怀
(三)重塑邓艾军营,感受三国文化
(四)观龙舟赛,感受祭海文化
(五)乘舟畅游,感受诗歌文化
(六)游水、嬉水,感受智者“乐“水情怀
涪江六峡风景区建成,将是继三峡之后,高峡出平湖的国内精品旅游景区。为绵阳、江油及至四川提供又一处休闲、度假、会议中心,主要面向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客源,吸引人间天堂九寨沟游客作为市场资源。江油每年游客将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通过激烈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涪江六峡3亿年前是鱼的故乡,是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又涵盖了三国文化、李白文化、哪吒文化和宗教文化,加之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非物质文化遗产雾山石刻、圌山庙会、以及当地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足能支撑把涪江六峡旅游精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折叠编辑本段最新动态
据介绍,武引二期灌区工程总工期47个月,2013西梓干渠一、三、四标段及金峰水库大坝标段已开工建设,计划在2014年完成主体工程所有标段的招标及进场工作。按照协调一致的原则,分段分片施工,建成一段,受益一片,力争2017年底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行。
涪江六峡旅游风景区南起巴蜀要冲平武县,北达华夏诗城江油市,入人间仙境九寨黄龙,邻天人合一道教胜地窦圌山,携佛教圣山观雾山,连平武报恩寺、北川西羌九黄山,纵贯九环黄金旅游消费线中心地带。景区内有水面13.8平方公里、长37公里的水域景观区,共有六个美丽的峡谷,享有长江小三峡之称。同时,景区内李白文化、三国文化、藏羌文化、稀有植物、水利工程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2013年,景区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