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先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顺元年秋,满清的大军再次绕过山海关,到京畿劫掠来了。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李修文得知了消息后大怒,皇太极不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这江山已经换成了自己来坐。还敢过来挑衅,真当我汉人软弱可欺乎?

随后,李修文发出了诏书,命张献忠等人带兵北上勤王。

其实,他们来不来都没关系,他不过就是走个形式罢了,如果张献忠等人现在就不听号令,将来想讨伐还不容易?

此前,洪承畴一路南下,各地纷纷投降,归顺了大梁王朝,唯独在金陵城遭遇了些阻力。本已辞任的魏国公徐弘基,在听闻京城被攻破的消息后,再次出来领兵镇守南京,坚决不肯投降。

孙传庭那边倒是还算顺利,关宁军虽然有养寇自重的嫌疑,却也没敢公然反叛。

现任的辽东总兵为吴襄,与他儿子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父子俩手上还是有些可战之兵的。吴襄原本的官职便已经是中军府右都督,正一品的官职,而吴三桂则任宁远团练总兵一职。

李修文可不是李自成,早在破城之前便有过严令,让全军将领进城时不得劫掠、欺压城中百姓及官员家属。

吴家在京城的家人,都得到了善待。之后,李修文再发诏书,封吴襄为宁远伯,吴三桂也晋升为中军府都督佥事。

如此厚赏,他不相信吴家父子还有投敌的理由。

此外,得以封伯爵的还有驻守锦州的祖大寿。这位哥们可是个猛人,李修文自然是不希望他投降清朝的。

祖大寿曾经在大凌河兵败,然后投降了清朝,不过那次是诈降。9;在诈降不久之后,就骗过了皇太极,说是自己愿带一支兵马前往锦州,给皇太极当内应,夺取锦州城。

结果他一回了锦州,就开始组织起了防御,进行抗清大业。

朱由检知道他能打仗,便也没有追究曾经投降一事,反而提升他为正一品的左都督,,驻守锦州。

历史上,皇太极后来发兵,围困了锦州城,祖大寿单单靠一个锦州城,硬是坚守了两年,直到洪承畴赶去支援的十三万大军溃败后,他才投降了满清。

凭着几千人的兵力,依靠坚城和大炮,就能守住锦州两年,其实是非常难得的。不过这人有个缺点,就是不大受管制。

严格说起来,明末的这些将领们,能打仗的就没几个是好管的。左良玉如此,吴家父子如此,祖大寿同样如此。

李修文现在要的是能打仗的人,遵循唯才是举的理念,才不会去理会这许多。能打胜仗的将领,统统都可以加官进爵。

不过若是有人杀良冒功,纵兵劫掠百姓的话,那也甭怪自己不客气。

李修文任用孙传庭督外战,领了将近十万兵马出去,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整肃边军的。

只待万事俱备,就可兵发辽东,进军沈阳了。

满清的军队战斗力很强?

我大梁国的兵马也差不到哪儿去,如今军队赏罚分明,还怕将士们打仗不拼命?

就算在野战上可能战力稍逊一筹,我就用人海战术,就不信灭不了你!

整个辽东才多少人口?几十万吧?算你满打满算三十万兵力又如何?

泱泱大国,不怕没人打仗,就怕没军饷发。你三十万兵力,我就用六十万来和你打,谁怕谁啊?

大明朝廷没钱出动那么多人,我有!

大明朝那么多藩王,占据了多少田地,多少财富?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欢迎来到主神乐园

欢迎来到主神乐园

小巷寂寥
星辰破晓,灵魂展翼。追寻宇宙的奥秘,直面未知的挑战。
历史 连载 7万字
东宫同人—意难忘

东宫同人—意难忘

许凝
东宫同人这回是李承鄞先想了起来,最后两个人还生了个孩子。就是甜,必须得甜!结局he!
历史 连载 5万字
大明乱游记

大明乱游记

风雪遇佳人
格子门,宣纸窗,长条枕,青砖地。如此古香古色的房子里,一个短发衬衣的小青年,掐着根烟头仰头长叹。 靠,穿越都被广电神龙给和谐了,怎么还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历史 连载 17万字
完美执事之米尔拉家族公主

完美执事之米尔拉家族公主

蔚蓝心语
似神似仙似人似魔似妖,它是那么的强大(别人认为),它是那么软弱(它自己认为)最终它什么也不是,没有人知道它活了多久,从什么时候诞生,也没有无休至尽的轮回,只有一份执念,鼓舞它活下去。今生缘今生续,来生缘来生续,未生缘未生续,你的缘谁来续?
历史 连载 7万字
[韩娱BTS]我们明年春天再见

[韩娱BTS]我们明年春天再见

颜凉Air
请假:停更一段时间,发生了太多事,想整理一下情绪。第二部作品『我们明年春天再见』[安嘉信的日记]16岁,我跟你在医院走廊相遇。19岁,这是分别后的再次相遇。25岁,生日那天,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妙的夜晚。30岁,那时,我们结婚了。39岁,你抱怨说自己已经是奔四的人了。45岁,今天我们的孩子初中毕业了。60岁,天气有些冷,人老了要多注意一些。82岁,我开始有些迷糊,经常认不出你。85岁,我靠在你的怀里
历史 连载 1万字
续南明

续南明

老白牛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 大明宣德六年,郑和第七次率舰队出使西洋,曾自豪在《天妃灵应之记》碑如此宣示,此时大明国力如日中天。 然时间到了崇祯末年,大厦将倾,帝国将亡,乱世来临的阴影,笼罩每个百姓心头。 胡虏横行,流寇肆虐,天灾人祸,饿殍遍野,文明就要毁灭,前方看不到希望。自五胡乱华,蒙元入寇,中华又将步入黑暗无底之深渊。也就在这崇祯十四年秋,一个后世的灵魂,意外来
历史 连载 7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