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知年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象脚鼓是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象脚鼓还受到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象脚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它是用一整段木材(或几块木料拼粘)制作,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张紧度。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和彩球。

象脚鼓鼓身常有图饰,图形多为孔雀,有时象脚鼓在舞动中还插上几根孔雀羽毛,而孔雀是傣族人最珍视和喜爱的鸟类,它代表着吉祥如意,表现了傣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样,象脚鼓造型似大象的足,而大象在傣族人的心中象征五谷丰登,生活美好。从象脚鼓中看到了孔雀和大象,无不表明出傣族人民的美好愿望。

2 发展简史编辑

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明朝人钱古训写的《百夷传》一书说: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这里说的“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可见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

关于象脚鼓的来历,在傣族民间流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傣族地区年年洪水为患,人们不得安居乐业,后来才知,是一条蛟龙作孽。大家都恨死了这条蛟龙,有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立志为民除害。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蛟龙。在庆祝胜利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对孽龙的憎恨,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作成了象脚鼓。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每当象脚鼓敲响之时,男女老幼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傣族人民制作的象脚鼓,鼓身细长,鼓面不再用蟒蛇皮,而是用羊皮作成。鼓身用轻质木材,一段完整的圆木挖空树心而成。整个鼓身涂上鲜艳的彩色,并用孔雀翎毛装饰,非常美丽。鼓身上系黄色或其他彩色绸带,挂在击鼓人的左肩。击鼓人夹鼓于左胁下,双手击鼓面。击鼓前,要用糯米饭滋润鼓面,使鼓声哄鸣悦耳。击鼓人边敲鼓边舞蹈,鼓声时紧时缓,节奏明快。击鼓人是整个舞蹈的组织者和指挥着。人们随着鼓声欢乐舞蹈,舞姿婆娑,变化万千。

3 传奇故事编辑

傣族象脚鼓的来源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候的勐遮地区是一个碧波荡漾的美丽湖泊。可湖畔却盘踞着蟒魔和龟魔,它们四处造孽吞食人畜。后来一位傣族武士带着一群猎人来到湖边,消灭了吞噬人畜的蟒兽,取皮蒙在空心树和竹筒上敲击取乐,于是便形成了鼓。几年以后,有两位驯象人把鼓改成象脚腿的形状,自此以后傣族民间便有了象脚鼓。

4 演奏方法编辑

象脚鼓的敲奏方法十分丰富,往往随表演情绪需要而指、掌、拳、肘、脚并用,鼓点纷繁多变。鼓手边敲边跳,不时做出摆鼓、甩鼓、摇晃转身等动作,十分诱人。

演奏时,将象脚鼓背带挂于肩上,鼓身斜向身前,也可将鼓直立于地,左手扶住鼓边,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敲击鼓面。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

演奏方法有正拍、闷拍、指拍(用一个指头)、掌拍和拳击(半握拳)等,右手多击重拍,在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

傣家鼓手演奏时,为了改变鼓的音色和音高,还在鼓面中心糊上饭团,用饭团的大小、厚薄来改变演奏效果。

象脚鼓因大小不同而发音各异,大鼓音色雄壮、浑厚,中鼓激越、昂扬,小鼓清脆、明亮。

象脚鼓常与铓锣、傣镲组合在一起,为傣族的孔雀舞等民间舞蹈伴奏,在民族乐队或傣剧乐队中,象脚鼓常作为色彩性节奏乐器使用。此外,象脚鼓还与舞蹈相结合,作为独奏节目来表演,这就是人们熟悉的《象脚鼓舞》。

5 分类编辑

长象脚鼓

舞蹈动作不多,以打法变化、鼓点丰富见长。有手一指打、二指打、三指打、掌打、拳打、肘打、甚至脚打、头打、多为一人表演,或为舞蹈伴奏。长象脚鼓是象脚鼓中最高大的一种,傣语称“光亚”,一般在13O~160厘米,最高的达190厘米,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

中象脚鼓

一般用拳打,个别地区用槌打。它没有更多鼓点,一般一拍打一下,个别地区左手指加打弱拍。以鼓音长短、音色高低及舞蹈时鼓尾摆动大小为标准。据说鼓音长者,可打一槌鼓将衣服钮扣全部解开,再一槌鼓将钮扣全部扣好,鼓音仍不完。中象脚鼓舞步扎实稳重刚健,大动作及大舞姿较多。舞蹈时不限定人数,人少时对打,人多时围成圆圈打。中鼓傣语称“光吞”,是象脚鼓中用途最广的一种,鼓高60~95厘米,鼓面直径 23~28 厘米,鼓底直径23~31厘米.中腰最细处直径11~15厘米,常用于象脚鼓舞或节日庆祝。

小象脚鼓

仅在西双版纳较多见,舞步灵活跳跃,以斗鼓、赛鼓为特点。斗和赛中以灵活、机智的进攻、退让、最后抓住对方帽子或包头为胜。一般为二人对赛。小鼓外形有如矮脚怀状,高仅30~40厘米,应用不如大、中型鼓广泛。

纳格纳鼓即“铁鼓”,在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奴古拉”,因鼓身用铁铸成,故称“铁鼓”,又有“冬巴”之称。据说古代人们把它系在马鞍上当作战鼓。大约在9世纪以后,它才成为维吾尔族的打击乐器。

纳格拉鼓形状看起来像一个花盆,鼓面蒙有骆驼皮或牛皮,六个纳格拉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三组,每组两个,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相差4—5度,用木捧敲击。每逢喜庆的节日,弹奏者便会登上屋顶,敲起欢快的纳格拉,吹起琐呐,伴着鼓声人们翩翩起舞,跳起狂热的萨玛舞。这鼓声不仅为节日增强热烈的气氛,且极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纳格拉鼓的外壳是用生铁在专门的模子里制作出来的,鼓的上部宽、下部窄,呈圆柱体。它的上部绷有撑开的驴皮或小牛犊皮,用绳子将皮子拉紧固定后,一个新的纳格拉鼓就做好了。

在一般民间器乐合奏和歌舞伴奏中,只用一对纳格拉鼓即可,也有与达甫一起合奏的乐曲。如题材广泛,节奏明快,在北疆伊犁地区流传的《赛乃姆》、《双赛乃姆》、《洛克沙勒》、《洛克沙勒花儿》、《古杜姆》、《木夏乌热克》、《萨里哈》、《纽威特》《夏地亚那Ⅰ》、《夏地亚那Ⅱ》等十二套传统乐曲。

听纳格拉鼓,需要一种心境,它可以让你驰骋想象的翅翼,也可以放纵久藏你心底的秘密,你只需尽兴地让鼓声飞入你的心,听着它的韵律,放飞你的心情,便会不知不觉的融入。

正是这个——未登大雅之堂,外观简陋,只许鼓手轻抚重擂,便有了世界的绝响!它的鼓声如干涸戈壁中的一泓清泉,汩汩浸润着人们的心田,鼓乐舒缓沉稳,制造了一幅动情的狂欢画面。这是一种信念,一种召唤,一种莫名的精神寄托。它不仅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欢乐。

2 种类编辑

纳格拉鼓根据大小可分为大(音色粗)、中(音色嘶哑)、小(音色尖细)三种,它的高度约为20一35厘米,鼓面的直径是25一40厘米。由一大一小两只鼓组成一对,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相差五度或四度,多用于乐队合奏。纳袼拉鼓用火烤,或者经太阳晒,可以使它的音质变得尖细。也可在鼓面上喷上水或使用水湿润后,让它的音质变得粗壮嘶哑。

武侠修真推荐阅读 More+
至尊武神

至尊武神

王十四
世家大少林胜,因为在青年强者赛中被击成重伤,修为尽失惨遭家族抛弃荒岭,绝处逢生,拜得一名修成人身的天狼武圣为师,古林修炼,得天地灵宝九品龙芝,更邂逅龙族后裔,七彩圣龙,强势回归,横扫天下!
武侠 全本 78万字
睡仙传奇

睡仙传奇

菜大师
贾小鱼儿本来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年精英,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偶然间穿越到古代七岁同名男孩身上。无意之间获得了进入顶级道门修行的机会。这个世界有点不科学,为什么师姐那么象我上一世青梅竹马的邻家小妹?师傅,我可以学会长生吗?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看你的造化吧!师傅,我能学七十二变吗?修行讲究缘法,看你的造化吧!后周年轻的帝王说来帮我吧!我想要天下太平!大宋开国之君说来帮我吧!我想要五谷丰
武侠 连载 1万字
龙吟傲雪下篇

龙吟傲雪下篇

墨尘远逸
继《龙吟傲雪》中篇,在风雪大劫,国师乱唐过后,唐王朝再度与胡羌出现文化大交融与经济大交流的繁华景况,但好景不长,胡羌五族(简称:五胡)在得知唐朝宁曦公主正是阻止风雪大劫的天选之人后,便向还未从风雪劫难缓过来气的唐王朝提出了胡强唐弱需以和亲来制衡的无理要求,企图通过这种卑劣的手段得到宁曦公主,从而从宁曦公主身上获取阻止风雪大劫的秘密。可惜的是他们的阴谋并未能瞒得住唐皇,他们所提出的无理要求遭到了大
武侠 连载 0万字
逍遥游仙路

逍遥游仙路

浮名浅唱
这是一个扮猪吃老虎兼一直打脸的故事。 身负暗日道印的李旷野,被误认为是修士中的废材,在修仙的路上,有很多没事找事的修士认为才踩一下暗日道印的废材修士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只是,却没想到,酸爽到懵逼了。 踩人不成,被打脸了…… 这是一本很直白的小说,前面十章有点文青,后来我觉得太墨迹了,就直接爽文了…… 弄了个群:129589072
武侠 连载 215万字
修真淘宝大户

修真淘宝大户

剑侠一笑天
修真之道,讲究财侣法地。 财永远是第一。 财,就是指天材地宝,灵丹妙药,法宝秘笈,等等一切可以帮助修真的资源。 无财不修真! 为了求得大道,上古修真者掠尽了天地间一切修真资源,导致修真资源消耗怠尽。 于是,修真这一项前途广大的职业,很快便衰落下去。 从此,末法时代,来临了! 在这个前途无亮的时代里,为了追求长生大道,苟延残喘的现代修真者们,只能搜寻上古修真者遗弃的资源垃圾,淘淘捡捡,捡捡淘淘,从
武侠 连载 10万字
沈氏家族崛起

沈氏家族崛起

神木金刀
岭南之地,风云际会,小小家族普通弟子,带领家族在这凶残的修仙界中隐忍崛起。凡人,种田。 Q群:716647207
武侠 连载 14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