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小草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甄乾实在不敢想像,如果自己没有官身和世家双重保护,变成一户一滴汗水摔八瓣的自耕农,现在恐怕早就被官吏吃的连骨头渣都不会剩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的确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盛世,每斗米不过十文上下,两京斗米也不过二十文(长安和洛阳两地),面粉三十文,绢一匹二百多文,粮食布帛产量丰富,道路畅通,物价低廉,行旅安全,商业繁茂。

唐朝一斗米的重量约有现在的6.25公斤,而唐朝的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42克,按照现代国际市场白银的价格取整计算42*6=252元人民币,唐朝一两白银以一千文计算,一文大致就相当于0.25元人民币,十文钱也就是2.5元人民币,购买6.25公斤米,0.4元就可以买到1公斤米,简直便宜的让人吃惊!

如果一个月收入3000元的人穿越到盛唐时期,用工资可以买到7500公斤米,这些粮食拉回到现代,按照每公斤5元计算,相当于37500元,整整翻了十倍以上,想不发财都难。

当然这样的计算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也就是普通唐人的收入?

但是不要忘记了,安史之乱很快就要爆发!

唐代的粮价一直起起落落,《新唐书》卷51《食货志》说:“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也就是说,在唐太宗贞观初年,用一匹绢,才能换到一斗米。说明那时候的大米还是很贵的。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93曰:“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也就是说,太宗贞观四年,天下大丰收了,流落到外乡的人都回归家乡,一斗米的价格才有三四文钱。

《新唐书》卷79《魏徵传》里也说:“帝(太宗)即位四年……米斗三钱”。到唐高宗永淳元年,由于大唐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再加上天灾人祸,大米的价格一下子比太宗贞观时期飞涨了百倍,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如《资治通鉴》卷203记载:“上以关中饥馑,米斗三百,将幸东都”。“关中先水,后旱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到唐中宗时,虽然米价比贞观时贵了几十倍,但比起高宗遇到饥荒的年间还是要好多了:《资治通鉴》卷209记载:“是岁(景龙三年)关中饥,米斗百钱”。

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时,物价又下落了很多:《资治通鉴》卷212说:“是岁(开元十三年)东都斗米十五钱”。到天宝年间,物价更是便宜:《新唐书》卷51《食货志》:“是时(天宝五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青齐间”说的是当时山东青州、齐州一带的米价,说明地区间的物价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几倍的价差。

可惜唐朝盛世的好景不长,由于唐玄宗后期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放任地方节度使胡作非为,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从此曾经辉煌于世界的大唐王朝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物价也是一路飙升。看下面这个记载:《旧唐书》卷114《鲁灵传》说:“灵收合残卒,保南阳郡。为贼所围。……伪将(武)令均等攻之,累月不能克。……灵城中食尽,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斟至四五十千,有价无米”。被安史叛军团团围困的城中,米价涨到了四五万一斗,而且还有价无市。也就是说,就算是拿四五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想买一斗米也买不到。这个价格,比起贞观年间上涨了10000倍!比起开元年间也上涨了2600多倍。

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差别了!安史之乱以后的官方物价记录是:公元766年,一斗米830文钱,一匹绢为3500文;公元780年,一斗米200文,一匹绢为3500文;公元820年左右,一斗米50文,一匹绢为800文。再往后的米价,基本就在1000文上下徘徊了。

相当于用现在的四十元买一公斤大米,当然是很贵了。这样的物价水平,已经是民不聊生了,正好昭示了大唐王朝正在一步步走向灭亡。

不管怎么说,盛唐时期的物价是低廉而稳定,物产丰富、物美价廉,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美妙和谐。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场动摇盛唐根基的暴风雨正在酝酿中……。

先知先觉的甄乾当然没有闲着,暗中积极筹划着安身保命大计,一车车粮食悄悄的运进了仙台村,藏在了大山深处。

不管在什么时候,蓄意的囤积粮食都是重罪,甄乾在恒州附近有自己的粮行酒楼做掩护,这一切自然不会被人发现。

粮行、酒楼、粮油加工厂都是最好的掩护,盛唐时期的土地兼并也为甄乾提供了保护伞,几千亩的土地一年可以产出上万石的粮食,甄乾就像一只辛勤的土拨鼠,不停的往洞穴中搬运粮食。

这一切当然都是在有计划的预谋下进行,由于安史之乱前粮价过低,很少有粮行愿意囤积粮食,这也为甄乾的计划提供了便利。

虽然如此,甄乾大量暗中收购粮食,还是引起了当地粮价的波动,不得不从周边粮食产地运输粮食补充到鹿泉县。

唐代土地亩产可不高,上等田产出在二石上下,下等田产出连一石都不到,平均亩产在一旦多一点,所以经常说多收了三五斗让农民无法生存(一石等于十斗,而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上下,产量在今天看来低的吓人),这里的三五斗已经相当高了,并不是戏剧中的夸张说法,的确如此。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太白纪略

太白纪略

小鹿难寻
五胡放马中原,乱世人不如太平犬。 司马白应劫太白经天,每于危机倾覆,力挽狂澜! 慕容之危,七战七捷; 云中之危,摘星揽月; 成蜀之危,千里赴难; 荆襄之危,横御山河; 三吴之危,擎天镇朝; 中原之危,南征北讨; 御衡无惑,止戈为武! 一生争战,只为家园安! QQ书友群619763997
历史 连载 61万字
玉圭惑

玉圭惑

其叶沃若
被自己被自己妹妹亲手害死的太女甘舜华重生到星国公主千泷身上,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人为的操纵? 眼角金凤的林澄身份迷雾重重,双重人格是必然还是伪装? “玉圭一出,天下大乱。”巫师之言是皇位之争还是另有隐情? 一场古代勾心斗角,步步为营之旅。 一扇沟通现世和未来的虚拟之门。 一块众人争抢,普通平凡的礼器玉圭看似毫不相关,实则紧密相连。 利益之争下裹藏着爱与温暖。贪婪自私中埋藏着人性的良知。 当玉圭之惑慢
历史 连载 5万字
末世从封王开始

末世从封王开始

飞花逐叶
太安二十四年,赵延洵成了大晋皇子,可却得知末世即将来临。 “末世?别闹了,古代哪来的末世!” 这个问题来不及多想,前身夺嫡失败导致他即将封王,被朝臣赶出京城就藩去。 我拿的谁的剧本?福王?秦王?燕王?还是…… “皇帝姓赵,咱们王爷也姓赵,偏那黄口小儿做得皇帝,咱家王爷做不得?” “王爷天命所归,依我看打进京城,取了皇位才是正理!” “先帝封王爷为太子,皇位本就该王爷的,京城那是窃国乱政的伪帝!”
历史 连载 94万字
绝色医妃倾天下

绝色医妃倾天下

尘念TT
凤惜霜上辈子错信他人,剥皮抽筋,含恨而终,怨气大到连地狱都不收。 浴火重生,脚踏白莲,手撕渣男,救母亲救祖母庇佑整个家族,强到爆炸。 至于上辈子为了她死的那个人,身中剧毒痛不欲生。中毒就中毒吧,她认了! 可谁知道,这人摇身一变,成为九龙殿上......的皇帝......还非要抱着她取暖......她怒斥:“你中的是寒毒不是春药!”他逼近嗅她发香:“你是我唯一的解药。”【展开】【收起】
历史 连载 20万字
关中有刀王

关中有刀王

卧榻听雨人
天下纷争,西京、启阳,北燕,鬼方四国争雄。西京国第一大江湖门派问刀门门主呼延燚,率天下门徒,纵横四海,征伐天下,无论是四国庙堂还是远涉江湖都无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历史 连载 0万字
复明1659

复明1659

骑射无双
165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哀婉的年份:在清军的三路围攻下,南明的永历皇帝逃入缅甸,西南明军覆灭在即;东南的郑成功在六月发起第三次北伐,却由于轻信敌人的谎言惨遭失败,从此,大明再无复国可能。 而被誉为大陆上最后一支抗清势力的夔东十三家,也在四年后烟消云散……穿越到这样一个慷慨悲歌的时代,谁又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事情发生呢? 书友群号:690115561欢迎加入起点的打赏不知道为何收不到想打赏
历史 连载 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