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一支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少女停顿了一会,在红叶的搀扶下,在一块被河水冲刷平整干净的大石块上坐下,俯下身去,伸出双手捧了一抔水,洗了洗脸,然后脱去丝履,露出洁白的脚丫,拨动小脚击打着缓缓的流水,溅起阵阵浪花。少女休息了好一会,才向黑衣人和红叶说起这本宫廷奇书的传奇故事:

原来在两百年前,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东都洛阳四面受敌,隋炀帝为了避难驾临扬州,因此关中空虚,中原无主,人心汹汹,为此太宗曾数次劝说高祖起兵太原,化家为国,成就帝业。可是高祖内惧名节,外忧巨盗,对于起义之事十分谨慎,何时举义更是久久不能决定。

太宗心中着急,与近臣刘文静、裴寂等人秘密商议。刘文静认为高祖心中犹豫是因为不知道天命所归,决定请一个奇人术士给高祖相个面,卜上一卦,让高祖明白天命和人心早已归于我太原李家,举大义就是顺天顺民之举。

于是太宗一边悄悄地招兵买马,一边让刘文静偷偷地寻访天下的奇人异士。

刘文静从太原出发,一路向南,在临汾渡过奔腾的黄河,进入广袤的关中平原,也许是刘文静千里访贤和拯救黎民的决心和意志感动了上天,他终于来到了终南山的脚下,殊不知这终南山上有一个虚云观,观内住着两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袁天罡和李淳风师徒俩,师徒俩在这终南山隐居将近十年的时光。

这袁天罡原来是一个相面的术士,年轻时经常在江湖上行走,走南串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亲眼经历了北周和北齐的战乱,以及隋初平定江南的战争,对人民生活的摧残,从此看透了世事,隐居在终南山一心研究天象历数。他一生就只收了李淳风这一个弟子,李淳风当时也就二十来岁的年纪,常年累月跟着师父,耳濡目染,他又特别的虚心好学,聪明睿智,因此小小年纪就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便能洞悉万物,预知未来了。平日里师徒俩闲云野鹤,品茗作对。

那天,袁天罡摆了一个文王先天卦,知道今天有贵客降临,赶紧吩咐了李淳风在山脚下等候,李淳风也暗自推算了一卦,知道贵客不仅会来到终南山,还会受到一些惊吓。果然刘文静在山脚下遇到一只白毛吊睛的老虎,吓的他魂飞魄散,晕了过去,好在李淳风及时赶到,从猛虎口中救了他,将他带回到虚云观中。

刘文静苏醒过来后,首先向师徒俩道了谢,说明了来意。袁天罡推辞自己年老不便下山相助,但见刘文静一路上翻山涉水,一片至诚,再加上太原唐王一向仁义,爱民如子,最后勉强同意让弟子李淳风下山,相助唐王平定战乱,解救天下百姓。

再说刘文静和李淳风一起返回太原,前往唐王府拜见高祖。高祖见李淳风一身仙风道骨,举止谈吐不凡,对他格外器重,对他的话也是言听计从。

李淳风给高祖相了面,卜了卦,告诉他说:“恭喜唐王!不出百日内您即将大贵,并且一生中必有贵子相助!”

高祖听了很是惊讶,但他不露声色道:“借异士吉言,老夫已忝为王爵,位极人臣,富贵已极,不敢再奢求虚名!”

李淳风笑道:“素闻唐王高义,如今天下纷争,生灵涂炭,唐王何不顺应天意民心,拯救万民于水火!”

刘文静在一旁也劝道:“既然天象人心已昭示,还请唐王不必犹豫,如今关中空虚,代王年幼而不能守,万民盼明主如久旱盼甘霖!还请唐王决断!”

高祖默默地点了点头,又叫出太宗等三子与李淳风相见,李淳风给隐太子建成、太宗和息王元吉一一相了面,独独指了太宗赞道:“贵公子龙凤之姿,文韬武略,将来必然能济世安民,助唐王成就帝业。希望唐王不要轻慢了他!”

高祖听信了李淳风的卦象和爻辞,也下定了为天下倡议的决心,终于在太宗的辅助下,用了七年时间扫除了余孽,平定了天下,建立了我大唐近三百年的基业。

少女刚说完,身边的侍女和黑衣人同时叹了一声,感叹道:“原来我朝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没有李术士的那一席话,就没有了我唐家的万里江山。”

少女停了一会,也感慨万千道:“是啊,如何没有李淳风,不但没有了我大唐世代相传的锦绣江山,也没了父皇,我又不知会生于何家?”

少女用手轻轻掰了一根纤细的芦苇,继续说道:后来太宗即位,励精图治,虚心求治,就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太宗在文治的同时,派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勣,侯君集等将领,向北平定了东突厥、西突厥;向西平定了土谷浑,和西域各国;向东向南让高丽,新罗,百趾,安南等国臣服于我大唐,我大唐的疆域古今少有,东西长一万八千里,南北也有一万四千里,真是万国来朝,天下一家啊!

少女说着说着,语调高亢激扬,彷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向往的时代。黑衣人和红叶在一旁也听呆了,红叶惊讶地问道:“公主,那个李淳风也死了近两百年了,你怎么知道他这么多的故事?”

少女谈谈地回道:“这些前朝的故事,宫中都是有实录记载的。”

红衣少女继续说道:“李淳风在辅佐太宗平定天下后,就一直在宫内的太史局为官,他在执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的太史局中如鱼得水、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本以为可以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

徐至在暗处也是听的津津有味,只见那少女继续说道:可是贞观十一年七八月间,天气反常,竟然下了两个月的连绵大雨,泾河、渭河、洛水暴涨,大水冲入东都洛阳行宫,毁坏宫廷民舍千余间,溺死兵民六千余人,前朝的一些余孽借着天变,死灰复燃,鼓动百姓暴动。

太宗听了东都的奏报,十分震怒,一边严责地方修缮皇宫、赈济灾民,一边命令百官上书言事,极言过失。各位大臣也是应召陈言,多切时弊。

而此时太史局中各位官员的观点论断,更是被太宗寄予了厚望。太宗希望这些官员能够从天文历数的角度证明:此次天降暴雨只是警示朝庭的政策有些偏失,而不是像民间所传的那样大唐即将面临大的灾难。

这些太史局的官员当然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在朝会上都极力说明,这次天灾只是一次普遍的自然现象,历朝历代都会发生,甚至连尧舜时也会有这样的异象,希望太宗轻徭役,薄赋税,少战争,多与民休息,自然就会天象顺和,风调雨顺了。

李淳风在太史局的一片阿谀奉承中没有迷失自己,他每天都在瞧着天,问着卦,希望上天能够怜悯苍生,早点结束这场大灾难,他并没有顺从各位大人的意见,因为他从内心感到了上天的震怒,这也预示了刚刚建立的大唐即将面临新的变局,这也是他不希望看到。

于是他向太宗请了一个月的长假,独自一人冒雨回到了终南山,决定将此事向师父求教,听听他老人家的见解,也解解自己心中的困惑。

武侠修真推荐阅读 More+
武侠世界的体术忍者

武侠世界的体术忍者

三洋
本以为身死道消的陆川,却阴差阳错的带着忍者密卷---禁忌之书,重生在武风盛兴的世界里一个被遗弃的落魄少爷身上!并凭借禁忌之书上的八门遁甲、飞雷神、百豪之术……与这个世界的武者展开激烈碰撞!掀起惊天波澜……
武侠 连载 10万字
随波逐流之神龙传奇

随波逐流之神龙传奇

随波逐流
昔日驱驷马,设宴黄金台。 旌悬白云外,骑猎红尘中。 今来向易水,素盖转悲风。 荣华与歌笑,万里尽成空。
武侠 连载 137万字
武侠世界碎虚空

武侠世界碎虚空

逍遥贤者
三岁儿童一纸谣言搅乱江湖,是神童?还是魔婴? 传说以武证道,破碎虚空,是不是真的? 江湖大乱,幕后之人又是谁? 武界之上是否有仙界? 在仙术面前武功的出路在哪里? 武道的终点在哪里? 厉长生道:以武入道,也能长生不死,破碎虚空,镇压诸天!
武侠 连载 48万字
大明十八怪二

大明十八怪二

浓封再启
此书根据朱洪五猪怪传说,元未明初,光州淮河地区,闹水灾,流民四起,小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从一个破烂王招集十八民间怪人,自发集会,树旗杆保乡民,平叛打坏,开局创新,从而成就一代辉煌!
武侠 连载 3万字
武道问长生

武道问长生

温柔的可乐
世人皆求长生,奈何难逃一死! 即便如此,人类逐梦长生的脚步,却是从来停息过,反而愈加飞快! 各种各样的长生之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养生、辟谷、炼丹、房中之术……万千法门,世人趋之若鹜,却无一人成功。 直到武道的兴起,才让世人看到一丝希望,传说中的“长生境”,犹如魔咒一般,诱惑、激励着世人! 前世,孟寒已经无限接近“长生境”的门槛。 却在最后关头,得知了家人被陷害的噩耗。 报仇心切的他走火入
武侠 连载 23万字
诫殇录

诫殇录

红绡公子
大风萧萧奈何天,质拙残印苍莽雪。玉卷楼,烟水眷,都道是人世百羞姿欢态,数不尽风流冤债百回还。青山在,人依然,刹那芳华红颜散,乞丐红绡展眼悼孤魂,来悠悠,去茫茫,旖旎世界落尽英雄血。叹江湖,惜豪杰,一重重帷幕歌舞逍遥曲,成败都作笑谈文。
武侠 连载 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