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陈0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校长,电报上说了,这是在所有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戴笠赶紧提醒道,“不过,这小子把厂子设置在了汉中,煤铁倒是应该都不缺!就是钨矿少了点!”

“钨矿!”蒋委员长眯了眯眼睛,“让江西和湖南那边加大开采力度,优先供应给汉中那边的!对了,这兵工厂叫什么名字?”

“啊?应该,还没有取吧!”

“既然如此,就叫汉中兵工厂!”蒋委员长一拍桌子,“陈修这小子做得好!兵工厂的事情,由他全权负责!那个什么营长,他就别当了!就让他当第一任的汉中兵工厂的厂长!军衔,上校!”

戴笠咳了一声,这就升上校了?“校长,这兵工厂,是他们自己家的产业!”

“啊?”蒋委员长才反应过来,随后苦笑摇摇头,“好像还真是!得,什么命名权,什么上校,可都没了。”

“校长,之前陈义夫说过,到时候产出的枪支,以成本价卖给党国!”戴笠开口,“这与党国的兵工厂,并无二般!要知道,即便是党国的兵工厂,煤铁什么的,也都是要付钱的!”

“这倒是。”蒋委员长叹气,“既然如此,就让他安安心心的负责这兵工厂吧!不过,这功劳,还是有的!也就他陈义夫能弄来这生产线,几乎倾家荡产,这样的商人……应该予以表率!”

“不不不!校长!”戴笠赶紧阻止,“陈义夫的洋行还在上海呢!”

“你是说,他没有转移?”

“是!根据张治中将军所说,陈义夫愿意,在那边刺探消息。”

蒋委员长沉默,“都是好兵啊!既然无法表彰陈义夫,那就表彰陈修吧,上校的军衔,还是给他!别让,其他人插手了这兵工厂的事务!一旦这产量被一些人知道,恐怕这些人,是坐不住的!”

“是!”

可这消息,毕竟不是一个人知道。要知道,这封电报,狄封是发到统帅部的。

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了汉中这边民办的这家兵工厂,月产量居然超过了巩县兵工厂!而这家兵工厂,居然是一个爱国商人办的,这让他们很是纠结。

人家爱国,才捐出资产办了这么一家工厂,也说好了以成本价卖装备给他们,如果他们要动手脚,那确实也太不厚道了。

但还是有人眼红。

“司令,我们大可以将他买设备的钱转回给他,他也没有损失,党国也多了一间兵工厂,不好吗?”

有人开始思考,的确,他们也不是要抢占,只不过,是将你付出的钱,再还给你罢了!就是借你的手,买一些设备而已!

“司令,我们去与委员长建议吧!”

“是啊!这样产量的兵工厂,必须掌握在党国自己的手里!”

“就算那陈义夫是老党员了,可他现在毕竟已经只是一个商人而已!”

听到这句话,司令的脸色难看起来,“混账东西,都说的什么话呢?”感情,这班人是觉得陈义夫只是一个商人,应该好欺负!

“即便不向陈义夫买这座兵工厂,那,去人监工总是要的吧?”

“行了,这些事儿轮不到你们操心,该干嘛干嘛去!”

远在汉中的陈修,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的,他才只是报了产量而已,还没有出这么多枪呢,居然就有人惦记上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一滴殇

一滴殇

一壶清幽
一滴血泪,使古代王爷与现代高中生互换命运,王爷开心的当起了现代人,高中生则借着现代知识,试图颠覆古代的传统。 一切的背后,既是前世的姻缘,亦是命运的安排……
历史 连载 21万字
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姒荒
始皇帝二十九年,博浪沙遇袭。 当嬴政融合二十一世纪历史系博士的记忆,望着眼前的浩荡山河,自语,道:“这一世,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历史 连载 81万字
生无相

生无相

正月下
青砖绿瓦,陌上花开香染衣;朱门紫殿,素手摘星霓作裳。
历史 连载 10万字
咕噜传奇

咕噜传奇

米运刚唐兴禄刘延刚
咕噜又名啯噜,是明末清初巨大的社会潜流,他们以独特的行为方式,为自己代言,书写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秘密社会篇章,似草莽蚁蝼,拱动茫茫息壤,如浪里白条,演绎快意江湖。 大别山下的秦杨湾,住着出于同一师门的秦杨两姓人家,因为长辈之间的过节,导致了晚辈之间的仇怨。在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大潮中,秦杨两家难逃历史的宿命,汇入离乡背井的滚滚人流中,纤夫镖客、僧人道士也纷纷出场,他们呼朋引类,勾煽成风,啸聚山林,歃血
历史 连载 4万字
炮灰集锦[综]

炮灰集锦[综]

非摩安
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阅读提醒:1别看文案那么正经,其实这就是一篇苏爽快穿文;2作者感情废,所以cp随文章发展而定;3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每天早八点更新;4……不喜勿入,谢绝人身攻击。接档文(手机党可看专栏):1《我见青山多妩媚[综]》:顾青系列文,我见青山多妩媚,故而来给拉郎配。2《魔王级炮灰》:顾青系列文,当大魔王成为原著背景里
历史 连载 104万字
涪城记事

涪城记事

南山月
三十年年前的涪城县,是蜀州最穷的县,尽管有朝廷的救济粮钱,但百姓依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更有百姓卖妻买女以求生存。如今的涪城县,却是蜀州第二的富县,蜀州的才子官吏多出于次,粮食更是富足有余,涪城县县城内,南北商人无数,街道店铺人来人往,集市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 三十年过去了,大多数的人已经不怎么提起以往的种种,但一些长辈在教训自家孩子的时候总是絮絮叨叨说着往日的艰辛不易,说着说着还要带着他们去
历史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