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蚕土豆(合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源并没有将在通州歼灭的十多万死亡士兵的名单公布。倒不是无法核实死者身份的缘故。事实上每一名士兵的腰间都配有一块刻着姓名和籍贯的铭牌,所以这十多万死在战场上的士兵中有七万多是可以核对出身份的。当然,除了那些葬身火海之中,铭牌被烧毁的死者,以及一些尸身破碎,无法核实的死者之外。这七万多人中,其实绝大多数都是被李瑁强征入军的新兵。

王源之所以没有将死者的名单公布出来,其实是不想让事态变得复杂。或者可以说是玩了个小心计。在这种时候,不宜公布战死者的名单,那会在民间引起不利的影响。这时候让活着的人回家团聚,也是一种催化民间舆论倒向自己的行为。

果然,在这些消息接踵而至之后,看清楚了实力对比,决心立刻站队的地方州府官员门做出了他们的选择。位于淮南道运河岸边的楚州太守陈邦彦率先宣布,支持王相国所在的成都朝廷,发布对篡夺皇位的李瑁的讨伐檄文。陈邦彦是崔氏一手扶植起来的,对崔氏感恩戴德。崔家惨案之后,陈邦彦暗中做了些调查,查出了些朝廷操控下的蛛丝马迹。后来郑秋山的女儿被李瑁封为贵妃,郑秋山又加官进爵,陈邦彦心里顿如明镜一般,知道定是朝廷和郑秋山勾结,对崔道远等人下了毒手。

之前陈邦彦没敢太过张扬,毕竟李瑁是大唐皇帝,本着明哲保身的实用主义的态度,他选择闷声不响。后来太上皇复位,昭告天下李瑁的十五宗大罪的时候,陈邦彦也曾想过公开表态。但他还是没敢这么干。因为李瑁大肆募兵,兵马众多,也不清楚王源是否能顶住李瑁的围剿,若贸然表态,反而会惹火上身。但现在,王源大胜,机会成熟,再不表态便失去站队的机会了。政治嗅觉敏锐的陈邦彦决定果断站队。

陈邦彦下令将楚州城辖下三县百姓被陈邦彦全部迁入楚州城中,紧闭城门,高筑城墙,向外散布了拥护成都朝廷,讨伐篡位逆子李瑁的消息。

陈邦彦此举,顿时像是在干草上点了一把火。数日之后,寿州府宣布讨伐李瑁,支持成都朝廷。再接着,庐州和州宣州等淮南道州府统统做出了相似的表态。

很快这种势头蔓延到了江南道。江宁府、杭州府等几个大的州府早已被李瑁强行征兵征钱粮的行为弄得怨声载道。闻听淮南道诸州宣布支持成都朝廷后,他们也纷纷表态,支持成都朝廷,支持王相国一方。一时间,江南东西两道的其他小州府也纷纷表态。

在北方河北道,率先表态的是黄河南岸的北海道。北海太守贺兰进明本就是王源故交,早就对李瑁不满,此时终于能够发出声音。这之后,平原城、魏州齐州等五六处州府也纷纷表态。李瑁的后院也起了火。

这些州府说是讨伐李瑁,但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力量。但他们可以杀掉城中李瑁派来征兵的官员和征收钱粮的官员,之后紧闭城门,采取封锁政策。这样一来,让李瑁的大肆征兵和征钱粮的计划无法实施。间接打击了李瑁的长安朝廷。

仅仅从十月下旬到十一月末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唐各地宣布不再承认李瑁皇位,明确表态支持成都朝廷的大小州府足有二十余座。而且最要命的是,他们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钱粮充足的东南之地,这对李瑁是极大的打击。

而从十一月初八开始,王源和高仙芝率十四万神策军大军兵临长安城下,李瑁又无法分兵去对这些倒戈的州府进行惩罚,只能死守长安城,每日加固城防,训练兵马,意图守住长安伺机反击。

形势如火如荼之际,这里不得不提一座城池,那便是扬州城。在淮南道中几乎所有的州府都宣布倒戈的时候,扬州城这座深受王源恩惠的城池却并没有宣布倒戈。原因很简单,扬州太守是沈子芳,还有崔家的两兄弟崔元戎崔元平在此负责征兵征粮之事。

沈子芳和崔家兄弟都清楚他们的处境,沈子芳出尔反尔投靠了郑秋山,崔家兄弟勾结外人杀了父兄一脉众人,他们都没有回头路。即便他们愿意倒戈,王源怕是也不会饶了他们。所以,在所有人都宣布倒戈的时候,沈子芳和崔家兄弟兀自在扬州城中拼命的拉壮丁搜刮钱粮,为李瑁效力。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唯一的希望便是能够支援李瑁打败王源他们,多征一个壮丁,多搜刮一粒粮食,都将多一分希望。

然而,沈子芳和崔家兄弟的所为却和扬州百姓们的想法背道而驰。扬州百姓们早就受够了沈子芳和崔氏兄弟强行征兵征粮的行为。之前他们还只是逆来顺受,但这一次,沉默的百姓们不再沉默,他们选择了去抗争。

起初,百姓们因为并不知道沈子芳和崔家兄弟扮演的角色,还以为他们也是被迫而为之。不少百姓跑去扬州府衙门前求见沈子芳,试图说服沈子芳。然而,沈子芳的回答是皮鞭和棍棒外加将几十名领头的百姓投入了大牢。沈子芳公然威胁百姓道:“谁敢不服从官府的命令,谁敢再聚众闹事,便当作叛贼论处,全家抄斩。”

百姓们的怒火可想而知,但他们暂时没有什么办法,毕竟沈子芳手中有兵。扬州的守军尚有千余人,外加衙役团练兵马共有两千之数,众百姓敢怒不敢言。

到了十一月中旬,上万名在通州战场上被俘虏后遣返的扬州子弟乘船顺江而下抵达了扬州。这些人抵达扬州没几天,沈子芳和崔元平崔元戎两兄弟便又开始将这些死里逃生的壮丁抓走,逼着这些人重新参军作战。这件事彻底的引爆了百姓们的愤怒。更让这种愤怒情绪水涨船高的是,归乡的子弟们带回来了的一大波惊人的秘密和事情。

崔氏兄弟勾结郑秋山杀害父兄,沈子芳投靠郑秋山为虎作伥。崔家大小姐已经嫁给了王相国为妻,王相国誓言要为崔氏一族报仇。原扬州城守将曾国忠钱高志两位将军临阵倒戈加入了王相国的神策军等等。这些事情让所有的扬州百姓都看清了沈子芳和崔家兄弟的真面目。

数百名在军中曾经被提拔为小头目的壮丁们在十一月十七日一个寒风呼啸之夜聚集起来,商议了一个计划。当晚,两名领头之人进入了扬州北城军营之中,求见了目前扬州唯一的领军将领胡一彪。这位胡一彪本是曾国忠手下的一名校尉。曾国忠和钱高志领军北上之后,他便被提升为副将负责扬州的守备军务。当听到求见的两人叙述了通州之战的情形,并且知道曾国忠和钱高志两位将军里应外合立下军功已经加入神策军时,胡一彪大为惊愕。

胡一彪本就已经对沈太守他们的行为不满,最近心里正犯嘀咕。被沈太守他们逼着干了不少祸害扬州百姓的事情,心中正自不安。此刻听到了这些事情,顿觉自己恐怕真的不能在这么下去了。

两名领头的人坦白的告诉胡一彪:百姓们已经忍无可忍了,即将发动暴动,对沈子芳和崔氏兄弟等一干官员动手。因为胡一彪手中有兵马,难免会成为对手,两人此来的用意便是问问胡一彪到底是选择和城中数十万百姓为敌,还是和曾国忠钱高志等将军们一样,弃暗投明。王相国已经明确说了,要将沈子芳和崔家兄弟碎尸万段,若是胡一彪愿意替王相国做了这件事,便是一件大功。两人还告诉胡一彪,全城百姓已经准备今夜动手,他胡一彪若是不愿意,大可以现在就杀了他们去告密。但是否能抵挡的住全城百姓的愤怒,便请他自行掂量。

胡一彪尚有些犹豫,但当他跟随两人来到城中运河岸边的时候,看到的是黑压压的百姓正在聚集,他便再无犹豫的想法了。他明白,百姓们之所以来找他告诉他真相,是因为他手头有一千多兵马守卫着四城城门。百姓们担心给沈子芳他们跑了才来找自己,否则根本用不着自己。

其实百姓们其实之所以找胡一彪劝说他一起动手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想有太大的死伤。毕竟胡一彪有一千多全副武装的士兵,冲突起来,百姓们怕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得手,所以才来劝说胡一彪入伙。否则以胡一彪平时的作为,百姓们根本不介意连他也一起宰了。

暴动在四更天开始了。运河上一座石栏桥上的一声锣响,像是点燃了一桶**的引信,片刻之间,运河东西,全城各个街道中铜锣之声咣咣大作。黑暗的街巷之中,无数的火把被点了起来,无数的百姓聚集了起来,开始沿着几条主要的街道从四面八方冲向扬州府衙。

本来知道今晚要起事的便只有几千人,毕竟为了不走漏风声,不能告诉城中所有的百姓。这几千人大多数是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壮丁们。但在铜锣响彻全城之后,被惊醒的家家户户的百姓们一得知是要暴动反抗,顿时男女老少纷纷起身,一个个拿着棍棒扁担木叉棒槌冲上大街,加入到愤怒的人群之中。其中甚至有一些颤颤巍巍走路都走不稳的老翁老妪,手里攥着木棍张着漏风的嘴巴喘着气叫喊着,跟着人群移动。可谓是全民皆兵,全民起事。

沈子芳在温暖的被窝里被人叫醒。当听到百姓们发起暴动,开始朝着府衙冲来的时候,沈子芳吓得愣住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娶个王爷打江山

娶个王爷打江山

庭前酒
重生十年,她看透虚伪,通晓冷暖。 姐妹情深?她只知道势不两立!点到为止?她只明白不死不休! 重活一世,她一身烈焰红裙周旋柳府与朝廷,庶妹嫡姐,害了她的一个不留! 渣男前任? 她轻轻勾唇,萧良,你喜欢的我都要夺走,你在乎的我都要毁灭,你想要的我都让它消亡! 她重披......战甲,是战无不胜的须眉将军;她着上华裳,是万人仰视的凌王正妃。 凌王将她从萧良怀里拽到自己怀中,“本王的女人,自有本王疼惜,
历史 连载 16万字
烽火行歌

烽火行歌

愚音不绕梁
自幼在边军修炼的林川,束发挽枪,踏马出营,欲与天下英才争锋,时势造人,两件神器入手,再看天下,便是群雄对弈。 恰逢成、宁、璟三国多年来对峙局面风雨飘摇之际,手持神器,闯入棋盘的林川对这个天下又是怎样的洪流? (第一卷隐晦描写了很多设定,若各位看官不感兴趣,可以直接从第二卷看起)
历史 连载 14万字
开局一个外星人[末世]

开局一个外星人[末世]

宁世久
在宇宙中漂流无数年,欧翡纹终于找到一个适合生命繁衍的星球。只要种下超级生物计算机-世界树系统,好好施肥,好好浇水,多晒太阳,他很快就能制造出返回家乡的飞船。问题是——这个冰天和雪地是怎么回事啊?这个雾霾遮蔽恒星光是怎么回事啊?这个水土充满重金属污染是怎么回事啊?这个在冰块里冻了两百年的超级英雄又是怎么一回事啊?看来想要回家,必须先治理污染。几年后——“为什么我这个外星人成了地球首富?”“因为……
历史 连载 2万字
晓月度关山

晓月度关山

太史春秋
本为名将之后,怎奈跌入寒门,虽是一无所有,心怀家国天下! 寒门看似终点,实则伟业开端…… 堂堂七尺男儿,虽当顶天立地,也应能屈能伸,今日势衰,当顺势而为,他日有成,方可厚积薄发…… 边关晓月,羌笛悠悠,黄沙漫漫,军旗猎猎……战神归来,终成并肩王侯!
历史 连载 52万字
大唐风云1起兵建唐

大唐风云1起兵建唐

布衣走笔
汹涌澎湃的历史进程从哪里开始,力挽狂澜的时代英雄就从哪里登台。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起兵建唐的那一瞬,便会发现,那些人和事风云激荡、波诡云谲、波澜壮阔,电光火石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决定一个朝代的走向。 本书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主要介绍了主人公李渊的成长之路和起兵建唐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这些重大事件均来源于正史,包括人物之间的绝大部分对话均有史料出处。文中对事件细节着墨较多,并且在叙述事件
历史 连载 2万字
剑有物语

剑有物语

胡萝卜子
这是不一样的旅程,这是一生也无法触及的梦,叶卿与苏颜走遍江湖,看遍江湖,看遍江湖爱恨情仇~
历史 连载 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