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配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果然。

春耕开始后没多久,关于房家庄种植棉花的事,便在街坊四邻中传开了,成了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大笑话。

房家庄从去年开始突然发迹,可把其他村子羡慕坏了,嫉妒也在所难免。

如今听到这则消息,有不少人,在等房家庄的笑话看……

“房二少咋想的?他家庄上这么好的田,放着庄稼不种,他拿来种那屁用没有的花?”农户春耕休息之余,一起蹲在田边闲聊。

“贵人的想法,咱们哪儿能想明白……”

“有钱人就爱这种花哨玩意,要能把这些地给俺,就好了!”

“谁说不是唻!那白叠子白坨坨的一团,除了好看啥用也没有!能当饭吃?”

“房家庄的人,怕是赚了两个小钱儿,空日子啥滋味早就忘光了……真的连粮食的不种了!”

“你们懂个屁呀!房二少那是财神转世,他会做赔本买卖!这花肯定有他的用处,咱就等着瞧好吧。”

在世人心中,房遗爱形象还是不错的,有人为他争辩道,甚至还与有荣焉。

“你这么看好,咋不跟着种花?”

“房二少又不来俺家收花,俺啥呀跟着种!”汉子看了对方一眼,像是看一个白痴,怼道。

房家庄。

旁村的那些闲言碎语,百姓们自然都有所耳闻,半点不受外界影响,也懒得和他们说什么。

心里憋着一股气,田里依旧埋头苦干。

那些人在等着看他们笑话,他们有何尝不是,在等着看对方的笑话。

“有你们羡慕的时候!”

“等到了秋天,看那些人还笑得出来!”

乡亲们相信自家少爷,他说这棉花有大用,就一定有大用的。

……

当然了,就算在春耕期间,人工孵化也并未停下。

房遗爱这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一方面,为了积累足够的数据,另一方面,相当于人员培训,让大家积累经验,以后好快速上手。

毕竟,未来孵化规模会很大。

至于田里的活儿,全部交给了男人们,庄上的工程可以先放一放,耕种时间不等人。

不过,今年春耕没有那么赶。

一来,天气不像去年那么冷,早早便开始了春耕。二来,有了新犁,耕地比往年快了很多。

临近二月底。

第二批小鸡仔开始出壳了,这次足足数千颗鸡蛋,孵化了近三成左右,这个进步十分喜人。

第三批并未急着开始,数据还要整理和分析,做好准备之后,再进行下一步。

当然,现在养鸡场还没开始建,这些小鸡仔,便分给各家来养,每家能领个几只,算是一个小福利。

……

房府,此时亦是热闹非凡,偌大前院坐满了人。

“这第一杯酒,敬死去的兄弟们!发生这样的事,是我对不住大家!”院中,房遗爱起身,双手平端酒碗,放声说道,一时尽显豪迈之色。

不错,今日他宴请的,正是护卫队的人。

虽说是你情我愿的买卖,护卫们对他是感激居多,也有老程的情分在里头。但别人为你卖命,你连问都不问一声,只是冷冰冰地拿钱办事。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大明:穷困潦倒的我

大明:穷困潦倒的我

玉面琵琶
一个穿越到大明的死肥宅 带着现代的技术来到了明朝 叶辰,本想在那里安安稳稳的当个小县令。 在那里带着大家发家致富。 谁知道宰相居然倒打一耙 更是直接污蔑 可谁知道意外碰上了,乔装打扮。 微服私访的朱元璋 而叶辰呢,本以为遇到了大客户 就在那里滔滔不绝的介绍到 “你看这个武器,只要你投资了我,等我研发成功了,哪怕是皇上见了你,也要抖三抖啊!” “你看这是我们专门为那些孤寡老人建立的留守院,能够照顾
历史 连载 1万字
重生明朝做暴君

重生明朝做暴君

画凌烟
你以为你私通建奴,朕不知道? 你以为你隐瞒商税,朕不知道? 东南富足,而陕西却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朝廷大臣不顾百姓死活、天下存亡,吸大明的血,剐百姓的肉! 匹夫之怒,尚且血溅三尺,那你知不知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历史 连载 52万字
撩完就跑:军师是个女先生

撩完就跑:军师是个女先生

秋雨微寒
为复仇,十年磨砺三年谋划,她一身男装行走天下,嬉笑间定人生死,阴暗处搅动风云,江湖、朝堂都在她谋算之中。 唯有他,一袭白衣飘飘若仙,皎皎公子,泽世明珠。就是喜欢撩拨他,看他愤怒,看他无奈,看他不知所措,看他……不过他那是什么眼神? 她是男的,这是断袖!好像撩出火了!快跑!某男咽了咽口水:“公子长得真......好看,聊聊呗!”俊美的脸上露出厌恶的神色:“滚!”某男欲与老友拥抱一下,一道白影闪入两
历史 连载 12万字
穿越初唐从造反开始

穿越初唐从造反开始

七斤七两.
穿越到贞观九年李承乾的身上,本以为是天胡开局,谁知原主竟提前造反。 造李世民的反? 糊透了啊! . 多年后…… 李承乾回望过去。 呵,造反算什么? ps:本书以不一样的视角看待初唐,大部分以喜剧形式来描写,不过剧情不会胡编乱造——七斤七两.敬上。
历史 连载 31万字
深闺怨

深闺怨

M艺
生,苦;亡,亦苦。既已知往路,又何惧路间那些 “魑魅魍魉”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细究
历史 连载 4万字
星辰花意浓

星辰花意浓

秋窗月下
万艺之源的北蒙山有一个奇怪的山规,既要高昂的入山费用又不要官宦富贾之流人家的子女,然而拿得出万两金银入山学艺的却也只有那些达官权贵之家,所以在大邑国的权贵之中,便悄悄衍生了一种奇怪又残忍的现象:将自己的子女在年幼或不懂世事之时便送往一般小民百姓人家抚养,等到了一定的年纪再送往北蒙山学艺。这就是权贵之间心照不宣的“换身份”之说。那些被选中“换身份”的世家弟子虽都能学得一身绝顶技艺,但大都作了政治斗
历史 连载 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