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修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顶点小说网网www.dingdianxs.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故而“遁禅”、是吾国文人一代又一代的老路,这简直已讨厌人举例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刀光剑影中所向披靡冲出来的金大侠.也作如是观.转念人生.真乃一梦。
不过.就此文而言,我认为“无著”虽好.但幸好大侠读经晚、顿悟得不早、否则.那几部“书剑恩仇”都不会产生,遗憾我同胞姑且不论,仅出版社的损失也何只万计矣。
大侠,这篇小品感人在“眼泪”.而不在《金刚经》。
附录:《侠客行》后记
由于两个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种种误用会,这种古老的传奇故事,决不能成为小说的坚实结构。虽然莎士比亚也曾一再使用孪生兄弟、孪生姊妹的题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戏剧。在“侠客行”这部小说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
一九七五年冬天,在“明报月刊”十周年的纪念稿“明月十年共此时”中,我曾引过石清在庙中向佛像祷祝的一段话。此番重校旧稿,眼泪又滴湿了这段文字。
各种牵强附会的注释,往往会损害原作者的本意,反而造成严重障碍。“侠客行”写于十二年前,于此意有所发挥。近来多读佛经,于此更深有所感。大乘般若经以及龙树的中观之学,都极力破斥烦琐的名相戏论,认为各种知识见解,徒然令修学者心中产生虚妄念头,有碍见道,因此强调“无著”、“无住”、“无作”、“无愿”。邪见固然不可有,正见亦不可有。“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皆是此义。写“侠客行”时,于佛经全无认识之可言,“金刚经”也是在去年十一月间才开始诵读全经,对般若学和中观的修学,更是今年春夏间之事。此中因缘,殊不可解。
这篇《侠客行》后记及其读后感要表达什么了?
首先,读后感的第一层,把这篇后记当做小品文读,序与跋是读正文的路引,加上这篇后记小品文有散文之美,读出了历史、人文、哲学、美术的质感。
其次,读后感的第二层,把这篇后记当做封笔之前的劲招,超越了原来的小说套路,有反武侠套路的意味在里面。
再次,读后感的第三层,借后记说人生,认为《侠客行》让人着迷的是眼泪本身,而非其延伸出来的经文化。
最后,读后感的附录,即是《侠客行》后记,表明金庸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而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与否,并不是文章重心之所在。
对于这篇读后感,我在第二层上,稍微做了点延伸,那就是《侠客行》之前的武侠具有哪些套路或情节,之后的武侠又有哪些改变,这与网文中的反套路小说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
稍一思忖,我便将这个观点打在文档上,供学生参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lewenwu.cc。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cc